“学长学姐”分享高考经验 专家:要适时调整焦虑
福州新闻网讯 7日,2014年高考帷幕将拉开,福州高考考生也将奔赴考场。5日,两位往届高考考生通过本网讲述自己的高考复习经验,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心理专家则提醒考生,要适时调整焦虑状态。
“学长学姐”分享考前复习经验
黄如劲今年25岁,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专业,目前在一家中央级网络媒体工作,担任采编人员。回想起2008年的高考,黄如劲依然记忆清晰,毕竟那是自己第一次人生大考。“我们一直在复习,同时又不时地怀疑自己是不是把时间真正用对了地方。这种不确定感,会在考前最后一段时间达到极致。”黄如劲说,在温书假期间,他并没有再去翻阅教科书,而是反复看自己整理的错题集,保证每道题做两遍以上,并体会出这一类题的惯用解法和思路,进行总结。
考试前一个晚上,黄如劲11点就上床睡觉了,次日早上5点半自然醒来,吃过早饭,乘坐公交车来到考场。“早饭不要喝太多水,否则考试期间上厕所会比较麻烦。”每科考试结束后,就把它当成一次平常的测试,不要再去反复纠结其中的答题情况,信心十足地迎接下一科。“起初我心中也有一点担忧,但经过整年复习,不能说做到尽善尽美,但在考前,还是要给自己一点自信。这样想着,心中的忧虑也就放下了。”黄如劲认为。
陈佩瑶毕业于福州一中,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英语专业。对于刚刚过去一年的高考,陈佩瑶把自己的心得总结为三点:坚定意志、回到基础、冷静应对。
第一,高考其实就看谁笑到最后,而坚持到最后,就要求你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
第二,高考题80%都是基础题,只要答好了基础题,就会得到不低的分数,所以考前不宜攻难题,还是要回到基础,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
第三,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很正常,这时要沉着冷静,学会变通,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地方开始回想;二是利用试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稳定,思路慢慢清晰时,再回过头来做,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心理:考前焦虑 适时调整很关键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心理咨询室资深教师施琼告诉记者,高考前几天,高三一考生找她倾述,“这几天,我总是感到不安。老师,我不想复读,但是我觉得自己要复读了。老师,这三年别人在玩的时候,我总是在学习,巩固,没有过周末,我不想失败。”说着,流下了泪水,“我不想去省外读大学,最好能离家里近一些,妹妹年龄还小,我想更多时间能照顾家庭,为父母分忧。”
据介绍,高考前考生容易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心理学认为,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但过度的考试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并波及身心健康。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调整考试焦虑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听些旋律优美,曲调悠扬的乐曲可以转移和化解心理焦虑,产生愉悦的感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体操,因为运动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化学物质,虽然使肌肉疲劳,但可以放松神经;如果内心憋得难受,又无法与人倾诉,应当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或者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施琼认为,考前两天,最关键的是如何在考场上稳定发挥,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