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公车改革 保留“其他车辆”应有哪些?
随着中央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大幕拉开,酝酿已久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间表与路线图已经清晰,但对其中的几处“原则性表述”,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厘清。各方人士认为,推进公车改革要严格按照要求,又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此过程中,应防止“其他车辆”等模糊表述称成为一些地方的“万用灵筐”,变身特权车的“无敌挡箭牌”。
保留的“其他车辆”,该有哪些?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被视为车改的“斧底抽薪”之举,目的在于从根子上大幅削减公车数量。为此,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成为此次车改主要的内容。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有受访群众担心,“其他车辆”这一相对模糊的词语,会不会留下“模糊地带”?一些地方和部门会不会千方百计地把本应取消而未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塞”进这个“筐”?
意见提及的有保留必要的“其他车辆”,该有哪些?
在广西率先探索推行公车改革的柳州市柳南区,目前已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柳南区文体局有在编人员7人,车改前有2台公车,车改后不再保留。但是,“文体局有一辆上级配发专门用于电影进社区的车辆,车上固定安装有专用设备,需要保留。”柳南区监察局副局长、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石永柱介绍。
今年1月1日起,江西新余市试行了“史上最严车改”,当地八成多的公务车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处理。余下的130多辆车,由新组建的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集中管理,主要用于车改后远程公务用车和市内重大活动、抢险救灾、执法执勤用车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各种公务活动性质、方式不一,有的公务活动用车确实不适宜通过市场化手段来保障。因此,除明确有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等四类公务用车外,意见还规定可保留“其他车辆”,这一“原则性表述”充分考虑了公务活动的复杂性,但在执行中须防止泛化。相关人士指出,各地各部门制定各自车改方案时应明确,“其他车辆”具体包括何种用途的车辆,使不符合规定的一般公务用车找不到“筐”来装。
“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都有谁?
意见提出,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一把手”配专车已成惯例,有的副职也配有专车,耗费不小。两年前,中部某省一位省直机关处级干部到基层挂职任副县长,县里给他配了一辆公车,平时周末县里没有公事,他就自己开公车回家,来回约600公里。他坦承:“算上油费、过路过桥费,一趟要花800多元。要是自己的车,谁舍得这样用?”
有网民说,“改革后如何防止保留的公车成为领导的专车,还真是个大课题。”云南省某县一名基层干部认为,到底什么情形算得上“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如果界定不清,容易被一些不情愿舍弃专车的领导干部当做“挡箭牌”。
意见提及的“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应该有谁?
竹立家介绍,意见允许“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主要包括公务繁忙、责任重大的省属厅局正职和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他们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同时,提供给他们的工作用车不能是“专车”,须严格规范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认为,部分地区由于地形特殊复杂,对于驾驶车辆技能等有较高要求,取消公务用车不宜“一刀切”。
有基层干部希望,在彻底治理特权“专车”过程中,对于“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情形,各地应充分调研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判断标准,细化相关规定,并严格审核。
傅企平说,“保障公车改革落到实处,要对领导干部是否涉嫌违规用车建立自身监管、群众监管、媒体监管的全方位监管系统,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补贴发放,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意见明确,“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
公务交通补贴发放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受到公务人员普遍关注。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同是科级干部,有的在城市机关单位做办公室工作,有的跑腿、跑现场,用车频率差距很大,完全按照级别划分补贴标准不合理。”
“偏远乡村公交车不方便,如打出租车去那些乡村公干,一个月几百块的交通补贴打不了几次车,而基层有的部门下乡是家常便饭。”山东中部某县一名处级干部说,“如何保障基层公务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需要统筹考虑。”
“车贴标准应考虑地区差异、岗位差异,意见对此作了专门‘设计’,令人欣慰。”一位基层干部认为,发放车贴时,还应针对单位统筹部分制定执行细化到岗位的具体方案,防止将补贴当作“人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张建中说:“公车改革本质是要管好、管住权力。对于公车改革,贵在决心和坚持。”(参与采写记者:杨跃萍 李斌 胡锦武 程迪 商意盈 陈尚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