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安住水之魂
福州有关内河的记载可回溯约1700余年。举个例子,在福州的地名中,带“浦”的大都曾经碧水荡漾。那些历史记忆很多已随着沧海桑田日渐消散,然而作为城市之魂的文化遗存不能流失。留住了文化之根,才算守住了城市之魂。
福建省史志研究所所长卢美松表示,宋代福州城内水系发达,连江通海,外来货船昼夜不息,可直接到达城内人家的户庭之外。至清代,依然“山藏城内皆三岛,水到门前即十洲”。今日福州城内仍遗存较为发达的水系,皆因河面狭窄,不便通航;水流变味,不宜人亲,亟待截污冲秽,改良水质,重现潮汐吞吐,方便通航游观。
福州的历史可以算得上一部治水的历史。从西晋年间的首任晋安郡守严高引水凿东、西二湖开始,掐指算来,已近1800年。其间,北宋的蔡襄、程师孟,北宋末、南宋初的李纲,清代的林则徐,民国时期的许世英皆属福州治水的风流人物。
福州的水文化不仅遗存在历史典籍中,还有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等,皆成为福州因水而灵千余年的佐证。
福州的现代治水已经高度发展到宜居甚至旅游开发的阶段。
2012年,福州以内河为骨架,打造福州独有的“沿江、沿河、环湖、达山、通公园”的“绿岛链”休闲性慢行系统。2013年,闽江经光明港、晋安河、新店溪至八一水库的滨河步道已全线贯通,将沿线公园、湖泊串连,是目前全省最长的慢行绿道。目前,闽江-西湖9公里滨河绿道,及闽江-森林公园16.5公里滨河绿道已被住建部列为城市慢行系统示范性项目。
这无论是对于提高市民幸福指数,还是对于提升沿河房地产开发的商业价值,甚至对于提升城市旅游魅力,都值得称道。
深层次的旅游开发也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福州市在香港召开的科技博览会暨国际龙舟赛新闻发布会上,首先推出晋安河和光明港两条内河作为旅游开发招商项目试点,内容包括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民俗风情、文化体育等。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对于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抢救,愈发显示出潜在价值和迫切性。以白马河为例,白马河曾是福州木材的集散中心,也曾有“白马观潮”的传统。福州市在整治过程中收集和整理民俗、典故,修建了一批雕塑,重现了“缺哥望小姐”“白马三郎”“一字救万民”等民俗文化。2010年,福州还提出打造“三纵两横”内河绿带网络系统,把安泰河、东西河、白马河、琼东河及其两岸绿地串联成老城区内的环状绿色廊道,将三坊七巷、朱紫坊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绿色廊道上的璀璨明珠。
用现代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开发内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福州水文化的魂之所在。以其为轴心,勾连起宜居、旅游等开发层面,才能真正留住城市的文脉,安住水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