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河旅游开发探索中前行 开发水上巴士项目

09.11.2015  16:29

  8月,福州出台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根据意见,福州要挖掘内河旅游资源,合理布局和建设水岸旅游节点,打造内河旅游品牌,力争2016年全线开通晋安河内河旅游。

  9月30日,左海、西湖水体贯通完成。据悉,今后,西湖将与白马河水体贯通,远景目标是形成左海-西湖-白马河-上下杭游船航线。

  2011年以来,福州一直在内河资源上下功夫,花了钱但成效并不显著。福州内河资源开发价值在哪里?福船项目为何叫好不叫座?新开发项目能否重聚人气?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调查。

   内河资源开发价值在哪里?

  据福州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截至2011年,福州市内可通航的内河航道共有28条,通航里程约138公里,水网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达3公里以上,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指出,福州从汉代至明朝6次大规模扩城,护城河、壕沟不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变成内河。古代扩城、地理变迁、交通水运三大原因促成现在“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福州城市格局。福州城区内河网络纵横交错,河道多为唐宋以来的城濠遗迹,史上尽得排水防涝、水上运输之便。

  然而自民国时期开始,随着路上交通发展,河道运输功能淡化,部分河道被填埋。“民国以前,福州内河河水还清澈见底,能淘米、洗菜,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膨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才导致内河水环境严重恶化。”据福州市内河管理处处长朱宸熠介绍,内河一开始并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随着市民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才增加了休闲旅游的功能。

  据调查,源远流长的内河孕育了榕城闻名于世的“闽商文化”“坊巷文化”和“船政文化”,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为少有,衍生出内河商务文化、内河航道文化、内河风水文化和内河军事文化等。

  “然而,这些文化已随内河环境的恶化基本消失。”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郭莉指出,文化旅游是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如果将内河整治与开发水上文化旅游相结合,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新开发项目能否重聚人气?

  2011年起,福州开始系统进行内河综合整治。“它不仅改善了内河水质,还提升了人居生活环境。比如白马河,已经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2012年,福州内河综合整治还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朱宸熠说。

  除去在管理和治理方面下功夫,福州也尝试了一些旅游开发项目,比如主打“船上体验闽都慢生活”的福船项目。2011年9月,6艘仿古福船试航福州白马河,每艘船可容纳8名游客。因福船动力无法满足逆流行船的要求,暂停运营进行改造。2013年5月,随着景观水闸的竣工,白马河6艘福船经改造后再次运营,开展了免费“公益助老福船游”,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然而从那时至今,福船项目虽犹在,却已不再叫座。据福船项目运营方福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福船本身动力不足。目前,船体已经改造完成。

  二是内河水位较难调控。这项工作还在持续整改推进。

  三是内河沿岸看点不够。目前,正在挖掘两岸历史典故、人物英雄传记和民族民俗等闽都文化。

  作为福州市出台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中有关内河旅游工程的配套,福州市决定继续开发新旅游项目,包括晋安河游船项目和水上巴士项目。“与以往不同,此次开发的两个项目,均以水域游览为主题,将会配备浮动码头、候船长廊、夜景灯光、船坞、避风港等运营配套,结合光明港公园沿岸设施,进行业态整合,打造极具特色的市民休闲生活带。”福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此次游船采用玻璃钢材质的画舫游船,目前先期投用一艘,一次可容纳乘客36人,具体运营方案尚在制定中。

  “开发晋安河游船项目,有利于改善河道景观,丰富福州旅游业态,促进岸线商贸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福州市旅游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周丽丽告诉记者,为此福州市政府还召开了专题会议,力争晋安河游船一期项目(光明桥-福光南路桥)尽快开通。

  如何让新开发项目重聚人气?郭莉建议,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内河两岸旅游环境;其次,要保护好地方特色的内河旅游文化,同时发展现代内河旅游新文化;最后要有整体布局,中心区主要内河必须与西湖连通,盘活西湖水,并与福州母亲河闽江连通,形成完整的闽都水系水上文化旅游布局网络。

  福州市人大代表金建琳表示,福州城区内河旅游开发颇具潜力,福州市应考虑对市区原有的内河水系进行普查后,由相关部门为可作为旅游开发的几条内河进行深入调研,再整体规划为景观河。“在完善景观内河两旁配套设施方面,需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公园,恢复人行道,安装夜景灯光,兴建石桥及桥旁的亭,让传承下来的喝着茶看社戏、听评书的乡土文化保留并发扬,形成内河新的风景线。”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