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福州内河旅游开发 在探索中前行

09.11.2015  09:34

  12只茶船沿景色怡人的晋安河前行,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茶商漕运”盛景。本报记者 林辉 摄

  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何思)8月,福州出台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根据意见,福州要挖掘内河旅游资源,合理布局和建设水岸旅游节点,打造内河旅游品牌,力争2016年全线开通晋安河内河旅游。

  9月30日,左海、西湖水体贯通完成。据悉,今后,西湖将与白马河水体贯通,远景目标是形成左海-西湖-白马河-上下杭游船航线。

  2011年以来,福州一直在内河资源上下功夫,花了钱但成效并不显著。福州内河资源开发价值在哪里?福船项目为何叫好不叫座?新开发项目能否重聚人气?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调查。

   内河资源开发价值在哪里?

  据福州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截至2011年,福州市内可通航的内河航道共有28条,通航里程约138公里,水网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达3公里以上,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指出,福州从汉代至明朝6次大规模扩城,护城河、壕沟不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变成内河。古代扩城、地理变迁、交通水运三大原因促成现在“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福州城市格局。福州城区内河网络纵横交错,河道多为唐宋以来的城濠遗迹,史上尽得排水防涝、水上运输之便。

  然而自民国时期开始,随着路上交通发展,河道运输功能淡化,部分河道被填埋。“民国以前,福州内河河水还清澈见底,能淘米、洗菜,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膨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才导致内河水环境严重恶化。”据福州市内河管理处处长朱宸熠介绍,内河一开始并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随着市民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才增加了休闲旅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