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砥砺奋进的五年(十)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全局高度部署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涌现出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这五年,是我省教育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全省教育战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福建教育》等集中报道展现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典型经验,展现人民群众从教育改革发展当中获得的实惠。
在我省山区有一所农村初中校,2008年以来接待了100多批次、近3000名全省各地前来观摩考察的校长、教师。这就是被誉为“福建的杜郎口中学”的建瓯川石中学,而吸引校长教师们前来“取经”的是川石中学实施的“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建瓯市却让“川石模式”在山区遍地开花,让山里娃、教师、学校都尝到了课改的“甜头”。
五年成绩骄人,继续砥砺奋进!今日转发《福建教育》2017年第37期发表的《课改,永远在路上》,看看建瓯市如何用课改之光点亮山区校的办学之路——
课改,永远在路上
——建瓯市“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回眸
建瓯市教育局
近年来,建瓯市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外界的关注。“十九大”召开在即,认真总结经验,有助于我们将改革向纵深处推进。
一、改革回顾
1.培育试点,初显成效(2007.12~2009.12)。
2007年秋季,为了改变学校毫无生机的教育教学现状,在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指导下,川石中学在七年级4个班试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后改称“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川石中学的课堂上,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边讨论边在小黑板上书写自己的意见
(来源:福建日报)
川石中学从德育工作入手,构建阳光向上的课堂文化;从学生培训入手,培养“小组长”和“小老师”;从教学方式入手,一改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努力实践“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理念。改革后的第一学期,川石中学就在全市综合考评中摆脱了落后局面,获得令人欣喜的成绩。更为可喜的是,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后,一批阳光、自信的学生迅速成长,他们敢于展示自我、乐于助人,在小组或全班充当“教”的角色时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学生的成长是前行的最大动力,2008年11月,川石中学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聘任胡阿兰等44位学生为学校首批“小老师”,并把他们的相片镶嵌在学校的文化墙上,催人奋发。
课改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下来,川石中学各项教学指标已位居全市农村中学前列,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教师节,川石中学被省教育厅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行政主导,全面推行(2010.1~2012.12)。
建瓯市教育局始终关注川石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督促学校及时总结经验,提升认识水平。经过不断努力,川石中学形成“四六六”课堂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使经验推广有了扎实的基础。2010年1月,建瓯市教育局决定在川石中学召开“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会议明确提出在全市初中阶段和小学中高年级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项目标;要求各校相应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分析校情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操作规程、到川石中学现场感受、请教研员到校指导等前期准备,制订出适合本校的课改方案。这次现场会,标志着建瓯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走向了新阶段。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行,市教育局采取6项有力措施。一是抓好教师培训。多形式、分层次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二是做好教研工作。安排教研员分片包干,蹲点到校,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讲座、随堂听评课,“零距离”地与课改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手把手”地指导课改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搭建资源平台。组织专门人员建立课改资料库,定期上传课改学习资料,供广大师生学习和交流。四是挖掘典型事例。在课改实践中,注意收集优秀教师的好做法、好经验,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或邀请这些教师到外校上示范课、开讲座,介绍心得与体会。五是将课改与考评挂钩。将学校开展课改的工作情况与校长绩效考评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课改办”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六是奖励课改先进。要求各乡镇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对长期坚持课改并取得良好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在此期间,全市共有39所中小学372个班级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改革,参与学生数达17606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8.42%。但仍有部分学校墨守成规,担心采用新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改革积极性不高,出现走马观花搞形式、一有活动就挂“课改”的问题,这种做法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3.调整策略,分类推进(2013.1至今)。
2013年4月,建瓯市教育局隆重召开全市课改总结表彰大会,在总结3年(2010~2012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建瓯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定》。我们明确在全面推广课改的顶层设计上,坚持整体设计、分层实施,既注意整体性原则下行政部门的统筹作用,又注重相关性原则下不同类型学校的分步有效实施。具体策略是:
深化重点学校。市教育局进一步指导川石中学、东峰中学的课改,加强新生前期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如:川石中学开展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拓展延伸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东峰中学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水果蹲、传递密码、一圈到底、太极拳等游戏拓展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推进第二梯队。初中以乡镇中学为主,发挥川石中学、东峰中学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小桥中学、迪口中学、房道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小学以城区学校为主,发挥芝山中心小学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实验小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鼓励第三梯队。针对其余学校,我们要求各校结合实际,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进行探索,如教育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流程、小组建设与评价、“小老师”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的课堂评价等,积极探索改革突破口,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建瓯市第一小学推出“五步三查”与“微课书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来源:建瓯市教育局)
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建瓯市教育局强化行政主导,设立“课改办”,由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中小学的课改工作,并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市、片、校三级开展课改系列活动,将推进工作落到实处。“课改办”通过召开课改专题工作会议,举办课改交流现场会、课改表彰会等办法,积极搭建课改交流平台,对全面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上述措施的保障下,全市中小学校课改呈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学校管理更趋规范,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日臻完善,教学成绩均有明显提高。东峰中学、川石中学、芝山中心小学等学校课改的成功,在全市达成了“谁课改谁受益”“谁课改谁发展”的共识,形成了争先恐后搞课改的喜人局面。课改由原先的行政推动转变成学校的一种自发行为。2015年12月,市教育局隆重召开建瓯市2013~2015年度“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表彰了5所学校为课改“先进单位”、12所学校为课改“进步单位”、123名教师为课改“先进个人”。
二、主要成效
1.缓解了农村学校辍学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课改前,因学校教育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等影响,建瓯市农村中学一直受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困扰。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我们创造一个“乐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校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辍学率。
2.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改的第一受益者是学生,这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最终目标。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通过自学、交流、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协作互助、自学质疑等方面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形成了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的同时,中考成绩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课改的第二受益者是教师。通过课改实践,我市成长了一批学者型校长,也造就了一批“会上课、能讲座、善写作”的研究型教师。他们不仅在我市课改活动中成为引领者,还不断受邀到各地上课交流,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2014年3月,东峰中学应邀派出6位教师与晋江市一级达标校侨声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2015年4月,川石中学应邀参加上杭县第四中学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来全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级公开发行刊物发表课改论文100多篇,应邀前往厦门、泉州、晋江、霞浦、上杭及周边县市开讲座、上示范课90多场次。
建瓯“餐桌式”教学成课改亮点(来源:闽北日报)
4.促进了学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课改的第三受益者是学校。“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市推广后,各个学校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如东峰中学的“三环六元九式”大课堂、芝山中心小学的“三五六”高效课堂、实验小学的“翻转课堂”、第一小学的“五步三查”课堂模式、徐墩中心小学的“四五六”教学模式等,提升了师生的整体素质,强化了学校的内涵建设,促进了学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5.扩大了建瓯教育的对外影响力。
建瓯课改的探索,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媒体的充分肯定。自2008年10月川石中学迎来第一批外县市到校考察的客人,时至今日,建瓯先后接待了市内外100多批次、近3000名全省各地中学校长、教师。其中有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福建教育学院、省普教室的领导、专家、学者来调研指导;还有厦门、泉州、三明、龙岩等地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前来考察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新课改的发展。众多媒体如新华网福建频道、东南网、《教师报》《福建教育》等对建瓯的课改情况进行了报道。2016年,省教育厅更是在建瓯召开了全省教学改革现场会,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
三、未来努力
回顾近10年的课改,我们体会到课改实施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历程,就是坚持实践、不断完善的历程,就是勇于进取、不断提升的历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完善与深化提升以下3项工作。
1.健全完善学校对教师课改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是改革的推进器。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阶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量。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对教师课改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统一把课改工作情况纳入教师的业务考评和绩效考评,加强教师的课改理论学习和日常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支课改骨干教师队伍,保障我市课改工作的持续推进。
2.加强初一新生入学的前期培训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展示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将通过组织开展“名言警句快速粉笔字书写”“两分钟的课前演讲”“国旗下的讲话”“小组文化巡展”等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点评的效果。同时,我们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从“约束”发展到“自主”,做到“尊重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把“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拓展到课外,延伸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3.引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的触角深入课堂;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学习的需要,开展网络教学的尝试,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上的资源,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坚持下去,用心去做,一定会有收获。虽然建瓯“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引领,有我市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改革一定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