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砥砺奋进的五年(九)

28.09.2017  21:34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全局高度部署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涌现出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这五年,是我省教育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全省教育战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福建教育》等集中报道展现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典型经验,展现人民群众从教育改革发展当中获得的实惠。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福建曾创造了国企改革的“松绑放权”、特区建设的“特区速度”、民营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等改革经验,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改革同样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石狮市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创新“全域城市化”治理模式,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推进改革的五大项目体系,努力建设优质均衡、和谐共享的人本教育,教育虹吸效应日益显现,为创建闽派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成绩骄人,继续砥砺奋进!今日转发《福建教育》2017年第37期发表的《立足全局,精准施策,协调推进》,一起走近石狮,品一品教育综合改革的硕果——

   立足全局,精准施策,协调推进

                                ——石狮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石狮市教育局

  石狮是一座充满改革气息的城市。改革开放初期,石狮即在全国率先发展商品经济,建市后被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石狮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2015年2月,石狮市委、市政府出台《石狮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拉开了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序幕;同年7月,石狮市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综合改革实验区,将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5年,石狮市政府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约

   一、改革背景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关键在创新。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对石狮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后均衡”时代的石狮教育,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教育资源增长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长不同步。近年来,全市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但是,由于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加之我市“普惠制”“零门槛”随迁子女全员就读政策,给办学带来了较大压力。二是教育发展水平与教师队伍管理不协调。目前石狮市教师管理存在教师编制短缺和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师资问题成为教育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适应,教研工作相对滞后,教育办学质量不高,学校品牌效应不明显。

  石狮市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瓶颈,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的不顺畅。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我市立足教育发展新要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二、实践探索

  1.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一是不断扩展育人阵地。我们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分批建立乡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学校志愿者活动。学校“志愿风”盛行,学生成为石狮志愿者协会(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围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我们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育人网络,推动学校加强与各类协会、培训机构等合作,有效开发社区、家长、社会资源,引进专业授课教师,开设阳光体育、艺术审美、心理健康、烹饪等课程和社团活动。

  二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借助中国教育科学院的专家资源,启动实施了“差异教学”“学本课堂”“高中项目带动”等课改实验,并深入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和中学大阅读课题研究。全市48所试点学校,2.1万名学生参与“课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我们要求各校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将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德育工作等课程化。当前,全市各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汽车模拟课程、“日行一善”课程、机器人课程等400余种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可选择的活动课程。其中,由古洋小学编辑出版的《闽南童谣》还被列入“东亚文化之都”系列丛书。

  闽南风俗生动教育实景展(来源:石狮教育报)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我们广泛开展图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市教育局统筹制订实施小学阶段非语、数学科抽测办法,实施小学全学科评价,开展对全市学生体育、书法、科学实验抽测,成绩纳入学校综合评估,有效推动学校开足、开齐各项课程。全市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校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水平均居泉州前茅。

   2.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一是推动集团化办学。我们积极引进优质外部教育资源,新创办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石狮校区、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石狮校区等优质学校,引进山东“271”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开展托管模式合作。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的入驻产生“鲇鱼效应”,刺激和带动了全市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强化市域优质资源辐射效益,深入实施“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的办学模式,实行市直学校与农村学校委托管理,创建教师互派、资源共用、教学共研、成果共享合作新模式;推行市直实验学校集团化办学,在沿海乡镇创办优质实验小学分校区,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均有市直小学;实施城乡中学联盟,推动联盟校在教学教研、教师交流、招生考试等方面实现双赢。

  石狮市实验中学的“智慧课堂”(来源:石狮教育报)

  二是推动社会办学。我市大力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出台政策,推行“公办带民办”的片区教研、结对互动、“支管支教”等活动,将民办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培训纳入全市教师专业成长计划,由财政支付50%以上的培训费。同时,我们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给予补贴,并将幼儿园学位购买及普惠性幼儿园补助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分等级、分区域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收费限价和补助。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从人才引进、土地、资金、教职工子女就学等方面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目前已建有民办本科院校1所、专科院校2所,在校学生近2万人。

  三是推动开放办学。我们充分利用石狮市对台优势,开展闽台教育融合,与辅仁大学等学校合作;在蚶江中心校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教师成长行动研究基地”,实现与台湾地区教师学术交流活动的常态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定期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活动教育交流营,现已连续举办了7届“孝道·感恩”夏令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城市,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学校聘请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外教,并在幼儿园开设阿拉伯语班。目前,在石狮就读的中东、菲律宾等国家的学生有近百人,均较好地融入本地文化。

   3.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规划布局。根据城市发展进程、人口结构变化、产业服务需求,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教育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人口规划的对接。我们建立了学校项目动态调整规划机制,根据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需求,调整学校布局思路,制定出台石狮市教育专项规划,在乡镇和城乡接合部做好新建校布局规划。与此同时,我们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按照“择地新建、小区配建、闲置改建”等方式,置换盘活国有资产建设公办园、改制集体办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通过学校改制和普惠性学位购买,缓解就学压力。

  二是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我们建立“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1)推动政府“精准管”,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相关单位权责关系,明确人、财、事、物管辖权限,建立管理清单制度,推行政策、会议效能制度;(2)推动学校“自主办”,围绕依法治教和学校自主、民主管理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全市各学校完成章程建设和发展规划,将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特色、重大事项等纳入章程;(3)推动多元主体“一元评”,制定“石狮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结合福建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归并各级、各类评价,建立科学的办学水平评价体系。目前,小学“一元化”综合评价已全面推行。

  三是普惠制满足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我们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度扩容学位,体现政府担当。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教育经费超10亿元,每年新增学位4000个,确保随迁子女100%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初中、小学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分别为97.62%、98.65%,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出台新市民“积分入学”办法,按照所提供的购房合同、社保证明、居住证、营业执照、务工合同、工资证明等综合情况,优待“新市民”子女入学,符合积分要求的“新市民”,按居住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划片就读优质学校。

  四是推进基层学校市直管改革,形成“市级投入、学区管理、一元发展”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按照市直学校全域覆盖的思路,我们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推行基层学校由市级直接管理,取消市镇分级投入机制。基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配备、日常管理运营等投入全部由市财政负责,以此推动基层学校专业治教。

   4.推进保障机制改革。

  一是师资保障,探索缓解教师缺编问题。我市出台编外合同教师管理实施办法,以市委编办每年核定教职工编制规模控制数及在编教师的差额,按照“总量控制,配足提薪”原则,聘用合同教师,补足缺编;实施教师编制效益提升计划,试点推进节编管理;实施“音体美”等教师稀缺学科走教试点,推进“1名师多校区”,尝试实行教师跨班跨校教学。为加强优秀人才的引入,市政府制定出台《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给予教育人才在生活、工作经费等方面的优惠,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并深入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建设,完善教师专业成长3年规划,实施“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普通教师”的小系统培训模式。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对中、高级职务教师进行聘后管理,制定后备人才队伍成才计划,实施“三培养三优先”工程,努力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中层干部、把优秀中层干部培养成为校级后备干部,形成青年教师优先培训学习、骨干教师优先评聘晋级、党员教师优先提拔任用的良好氛围。

  二是资金保障。我市按照“三个增长”要求,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年均教育投入占本级财政25%,生均财政性教育投入超过1万元。与此同时,我们发挥石狮侨乡和民营企业发达的优势,出台《规范教育捐赠管理的规定》《社会捐赠资金奖教奖学管理办法》,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助学。全市现设有教育促进会、校董会等各类教育基金81个、教育冠名基金174个。近三年公办学校接受社会捐资达2.1亿元。

  三是后勤保障。我们积极改革学校建设、管理模式,将学校建设项目纳入城投公司代建范畴,全面推行代建制,实现项目“投、建、用”职能分离,并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模式)、改造闲置国有资产、学校改制、回购小区配套设备设施等模式,推动学校建设项目实现“交钥匙开学”。

   三、思考与迈进

  石狮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各项改革项目有序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经验。对此,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育改革要通盘统筹,高位发力、攥指成拳。

  教育改革不能仅靠教育部门单兵作战,需要党和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通盘考虑,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石狮教育改革的良好开局,始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石狮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方案制定“构建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要求,明确改革目标、项目载体、时序要求以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并设计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举全市之力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2.教育改革要立足问题,精准分析、精准施策。

  石狮的教育改革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在准确判断教育发展所处阶段、准确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查找关键问题切入,既从教育的角度查摆不足,也跳出教育审视教育,找准痛点,因地制宜。2013年,石狮进入“后均衡”时代以来,改革工作主要是推动教育从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从重外延向重内涵转变。在此阶段中,我们着力于从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等入手,对照先进,补足短板,以求创新发展。

   3.教育改革要注重系统,整体设计、协调推进。

  石狮教育改革从“教育治理”这个总体设计入手,紧抓“校长、教师”关键要素,紧扣“课程课堂”核心领域,抓准“督导评价”指挥棒,夯实“环境营造”保障支撑,形成教育改革的系统,并设计相应的项目体系,推动落实。

   4.教育改革要借力助力,项目驱动、确保落地。

  石狮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序推进,得益于借智引力,将科研兴教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对接利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智库优势,指引方向、诊断修正,确保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及政策一致。为使改革措施落地,石狮实施项目驱动策略,使每个项目都有实施方案,有具体任务措施、制度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有责任分工、风险管控、督查评估,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持续推进。同时,我们加大评估自省力度,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分析、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分管领导每月对改革工作进行点评,教育局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改革推进会,加快项目进度;邀请专家组或第三方评估机构深入学校、师生、家长进行阶段性调研评估,及时总结经验、纠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