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风暴来袭 豪车品牌上演“罗生门”

06.08.2014  12:42

  中国车市,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垄断”风暴。

  昨天下午,有消息曝出:发改委针对克莱斯勒(中国)和一汽-大众奥迪的反垄断调查已经完成,“查实了克莱斯勒和奥迪的垄断行为,近期会进行处罚。

  而就在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小组突击查访奔驰驻上海办事处,多名高管被约谈,多台电脑被强行检查。此前一天,奔驰中国刚刚宣布维修配件价格下调15%,这也是继7月1日后,奔驰第二次调低售后维修价格。多次下调价格的奔驰,一度被认为在此轮反垄断风暴中将会暂时安全。然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行动,似乎意味着这次的调查不只是做表面文章。

  风暴依然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车企卷入其中,一场反垄断的“罗生门”大戏正在上演。

  反垄断“大刀”挥向车企

  豪华品牌降价应对调查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近豪华车启动的一轮降价风暴,似乎让人感觉有些不真实。

  首先宣布降价的,是豪华车的代表之一:奔驰。从7月1日开始,奔驰售后保养维修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保养菜单价格相比过去的套餐下降20%以上。

  紧接着7月25日,捷豹路虎发布官方消息称,从8月1日起全面下调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3个车型、6个车款的价格,平均降价幅度将达到20万元。

  捷豹路虎宣布降价的第二天,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也宣布,于8月1日起下调所有国产车型零部件价格,“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也随之降低,降价后奥迪A6L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

  降价风波到这里并没有停止。8月3日,奔驰再次宣布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此次调价范围包括超过10000个配件,涉及到的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

  而就在昨天,克莱斯勒(中国)也宣布,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人民币。另外,大灯、外后视镜、起动机等在内的145种零配件的价格也将下调20%。

  记者注意到,此轮宣布降价的均为豪华车品牌,最大降幅的一款车型指导价直接下调30万元。这种“跳水价”,不禁让消费者有一种进入“大卖场”的感觉。车企们主动降价,难道都良心发现了?

  事实上,此轮降风暴的背后推手,是国家发改委有关汽车反垄断的一轮调查,从开始调研到最后浮出水面,调查前后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

  早在2011年,国家反垄断部门就开始对进口车价格虚高暴利、售后过于昂贵、零配件被垄断等问题展开调查。今年6月,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多家国内车企的相关负责人被约谈,反垄断调查开始在汽车圈里成为热门词。

  我们可以推断,在这么长的调查周期之后,关键的取证阶段已经完成,而给相关企业开罚单,只是时间问题。而最近各路车企纷纷降价,或许正是为了赶在处罚之前整改认错,从而减轻处罚。

  价格调整作秀成分颇多

  核心利益依然未被触及

  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降价,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喜大普奔”。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车企的这些动作,“假摔”色彩依然很浓,与其说是为了应对反垄断调查,不如说是借机讨好消费者。

  先来看看目前公布的降价车型,像路虎捷豹这次选择的三款降价车型,全是售价过百万的豪车,其中降幅最大的揽胜2014款5.0V8SC巅峰创世加长版,原来的指导价是359.8万元,降价后的指导价也高达329.8万元。而事实上,这款车型目前还没真正在国内上市。克莱斯勒宣布降价的两款大切诺基车型,也是旗下配置最高的旗舰车型,全年销售量极少。这样看来,目前这些降价车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销量有限,不会触及整车厂的核心利润。

  在杭州本地市场,落实到实际销售,车价又有了更诡异的变化。杭州一家捷豹路虎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确收到了厂家的降价通知,但实际上涉及降价的几款车型店里目前处于缺货状态。“我们订的货大概要10月底才到,届时会采用新的价格。”这位工作人员坦言,在厂家下调指导价的同时,相关车型在终端的优惠幅度也减少了,因此真正成交价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夸张,最终决定价格的依然是市场需求。

  “一款原来指导价是198万元的揽胜运动版现在厂家下调到了181.8万元。在厂家降价之前,我们经销商给出的优惠力度是20万,大概178万就能买到。厂家降价之后,我们能给的优惠力度就只有几万,大概175万的样子能买到,和原来相比便宜三四万元。”根据这位工作人员的话来看,路虎捷豹的此番降价有点“形式大于内容”的意思。

  据了解,在路虎捷豹发布降价信息后,有不少杭州消费者前往4S店询价。这或许正是厂方降价噱头带来的直接效果。

  相对于整车进行的价格调整,在售后保养、配件费用上的降价就更有深意了。比如一直因为保养费用过高而被诟病的奔驰,此番调低保养费用,既是应对反垄断调查,也是它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之举。

  相比之下,一汽-大众奥迪更有“资本”对零配件进行降价。多年的本土化战略,使得奥迪国产车型零部件已经大部分实现国产化,其中的价格和利润已经具有很高的可控性。通过降低零部件价格,来让车主在维修保养过程中继续忠于4S店,而不是毫不相关的修理厂,也是出于更为长远的打算。此外,从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降价幅度较大的发动机、变速箱往往是很少需要更换的,而真正的易损件,依然没有明确的降价信息。

  奔驰调低售后保养费用,奥迪调低配件价格,捷豹路虎调低整车价格,这三家车企的动作,正好反映出当下车企的三大利润来源:售后维修、原厂配件以及整车价格。我们无法得知当前反垄断调查究竟针对的是其中的哪块内容,或者哪几块内容。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单单针对其中一项进行整改,对于车企来说不是最致命的,正如在卖新车不赚钱的时候,车商可以通过售后服务保证利润。但是如果“三箭齐发”,车企就得真正出血了。

  打破整车企业的绝对权力

  才是解决价格垄断的命门

  对于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还在进行当中,面对这次政府部门的真刀真枪,涉事车企很可能要接到天价罚单。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涉及垄断的相关企业最高可以被处以上年度销售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以路虎捷豹为例,2013年该品牌在华销售收入约为1274亿元,如果被认定存在垄断行为而被处罚,罚金将在12.74亿元到127.4亿元之间。这样的天价罚单还不是全部,对于此前已售出的车型,消费者也可提出相应补偿,虽然赔偿金额目前无法定论,但是参照去年路虎捷豹在华销量10万辆的基数,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光是从罚款金额来看,就不难理解这些豪华品牌为何纷纷降价求饶,以期在接下来的处罚中得到“宽大处理”。不过,无论降价还是罚款,都不是解决汽车行业价格垄断的终极方法。

  在当前国内汽车行业中,存在两种垄断形式:一种是横向限制竞争行为,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同品牌的不同4S店之间通过串联,抬高售后价格的行为正符合这种特点;另一种是纵向限制竞争行为,多体现在汽车供应商和4S店的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汽车厂方对于经销商在供货、考核等方面的绝对管控。而这些垄断行为的一大诱因,正是目前正在实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

  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而多年来的具体实行过程中,厂家的权力被无限放大,各种针对4S店的商务政策,让经销商成了十足的玩偶,并且导致了一系列的纵向以及由此衍生的横向垄断行为。

  如何变革这套已经不合时宜的“办法”,成了汽车行业反垄断的一个命门,而变革正在悄悄发生。

  上周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宣布将从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关于这个消息的解读详见31版报道)。据了解,当初制定经销商备案制度,正是为了配合“办法”的实施,而此番停止备案,或许正意味着“办法”的修订调整已经不远。

  事实上,这些变化其实都指着同一个方向:削减整车厂被过度放大的权力。当然,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场豪华品牌的罗生门大戏,其实才刚刚开场。(今日早报记者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