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加快建立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

23.06.2014  01:23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岳瑞芳)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此,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大运河成功申遗丰富了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类型,将进一步推动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北京成为国内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未来北京将进一步发掘大运河遗产历史文化内涵,继续开展对通州运河古建筑群修缮工作,启动东城区玉河南区考古工作及历史景观恢复的研究。同时多部门联动,继续加大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大运河水质与水环境,加快建立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

目前北京市域范围内仍存留大量运河遗产,以元、明、清京杭大运河遗产为主,主要包括水利工程遗产和其他相关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河道总长约80公里,目前均已丧失漕运功能,大多数为景观与排水河道。

大运河是中国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修建年代久远、遗产类型丰富、利用功能多样、保存现状复杂等特点,保存下来的与大运河相关遗存总数已超过1100处。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