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福建工商《砥砺奋进的五年》特别报道(一)放开放活

17.10.2017  18:09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工商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顺应体制调整、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新形势,大胆解放思想、积极主动作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优化服务发展质量,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持续提升队伍形象,下好改革“先手棋”,放好改革“当头炮”,推动改革出成效,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海峡消费报社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访,通过“放开放活、信用监管、优化服务、队伍建设、非公党建、改革历程”等六个专栏,集中报道展示近年来我省工商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服务新福建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可贵经验。

  

为有源头活水来

  ———福建省工商局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述评

  ■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9月20日,莆田市向福建省一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颁发了该市首张“43证合一”营业执照,整合21个部门43项涉企证照事项的“43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莆田正式上路。而就全省范围来说,9月6已启动“多证合一”改革。

  营业执照是一个企业进行日常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证件。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再到“多证合一”,从“一照一码”到“先照后证”再到颁发电子营业执照,企业或个人办个营业执照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方便快捷的背后,是省工商局近年来在商事制度改革上一路破浪前行。

  先行先试,屡开全国先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双创”,是为了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不过,一本小小的营业执照,却是当时横在创业创新者面前的一道槛。

  福州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叶青青回忆说,福州自贸片区揭牌初期,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有办事人员前往窗口排队。“业务高峰时,每天都有200多个号,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三个月,即便中午、晚上都在加班,还是忙不完。

  症结怎么解?党中央、国务院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突破口在哪里?从大众创业“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通过改革,主动放权,并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的改革,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

  从这几年实践来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处在福建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方阵;而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靠前站位,成为勇当先锋的改革第一方阵,并奋力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13年12月1日,平潭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2日,平潭向台商薛清德颁发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的首张新版营业执照。作为我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首个受益者,薛    清德注册时,只登记认缴注册资本总额,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只需注册一家公司,就可以经营不同的行业。

  万事开头难,可一旦确定去做,那便开弓没有了回头箭。

  2014年3月20日,省工商局在全国率先实施“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只保留7类17项前置审批许可;5月,率先全国在福建自贸区新设立企业开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工作;

  2015年4月21日,在全国率先核发符合工商总局技术规范和外观标识的电子营业执照;

  2016年9月,领先全国在全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率先试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试点;

  2017年9月6日,我省正式启动“多证合一”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3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省工商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开展多项商事制度改革,形成系统集成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引领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程。

  整体推进,“放管服”全面开花

  一系列着眼长远的顶层设计,一项项因地制宜的改革创新,不断让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果落地生根,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当然,改革并非简单地放权做减法。只有科学有效地“”,真心实意地“”,才能促进更大力度地“”。

  作为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省工商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做好“放管服”文章,将商事制度改革整体持续推进。

  如何“”?以今年为例,省工商局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支持福州4月5日启动实施“证照分离”试点,对行政审批进行简化优化;制定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的实施意见,6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实现全省企业设立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在全国首创住所申报承诺登记制度,率先出台完整统一的全省性简易注销登记办法。

  如何“”?所谓‘管’,就是让企业既放开手脚、自主经营,又对法规制度心存敬畏、依法诚信经营。为此,省工商局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建设,在全国率先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级公示系统管理办法,将公示系统运行管理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健全落实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会同法院、国土、人行等部门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完善“双随机”抽查软件,组织开展全省性“双随机”综合抽查,指导基层探索推行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健全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机制,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如何“”?省工商局出台创新体制机制创建一流营商环境“10条措施”和行政审批提速增效“9项制度”,制定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持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指导支持平潭局开展个体工商户自助登记打照改革,并于4月20日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行。发挥好工商总局批复的4个商标受理窗口的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还必将有力地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

  社会共治,合力织就“一张网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随着“放管服”政策陆续实施,我省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极大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实有内资市场主体2765521户。自2014年3月1日起,全省平均每年新增企业157642户,是改革前的6倍。

  然而,长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自履行企业监管职能,独掌手中所拥有的企业信息,互不相通,导致出现“企业信息孤岛”。于是,一些信用出现问题的企业打起法律法规“擦边球”,规避惩罚,照样经营,严重制约了信用监管进程,打击了诚信经营者的积极性。

  商事制度改革让市场准入越来越宽松,但如何才能做到“宽进严管”,让市场活而不乱,成为摆在各个监管部门面前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企业信用信息“一张网”应运而生。

  去年2月底,工商总局将福建列为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试点省份。省政府决定,由省工商局牵头,在改造升级原有“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基础上先行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该系统于去年7月初通过验收。截至今年6月30日,该系统已归集全省省市县三级3422个单位(其中中直、省直部门46个)共6300多万条涉企信息,每天平均访问量超过15万人次。

 “新系统”对比“旧平台”,对涉企信用信息的归集更加全面、精准。福建省工商局企监处负责人说:“公示系统最核心的变化是,一家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再分散记录在相关部门名下,而是统一记录在企业名下,方便对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开放共享。”公示系统初步具备信息双向服务、部门联合惩戒、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依托公示系统,社会公众可以十分便捷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相关部门可以十分顺畅地推进落实联动监管、联合惩戒。

  “一张网”将散落在各地各领域的部门涉企信息归集起来,告别了查单家企业信息要获得各部门许可并登录多个部门网站的时代,为部门联动监管、公众参与监管、实现社会共治提供了有力抓手。

  公示系统发挥的信用监管作用,已彰显出部门协同、联合惩戒的“威力”。截至目前,福建省高院向“一张网”推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52万多条、股权冻结信息6000多条;全省4671家金融机构累计登录查询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息28000多次。一年来,福建省已有6万多户企业在履行法定责任以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信用约束的效力逐步被企业所认识。

  近年来,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我省商事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范围不断拓展、效益不断显现。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都对省工商局在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维护经济秩序中的主动作为和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在这喜庆时刻,我们将认真总结五年来的工作经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更好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创造福建营商环境的又一个春天。”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福建正式上线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

 

  福建省工商局日前依托电子签名技术,正式上线全程电子化登记二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内资企业设立的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有效提升了企业登记注册程序的便捷性。

  该系统上线后,申请人只需使用CA证书、电子营业执照或银行核发的个人数字证书,便可在线完成主体身份认证及申请材料的电子签名。申请人无须到行政窗口递交纸质申请材料。这一改革将大大节省申请人的时间和成本。

  据介绍,福建省工商局于今年6月1日上线运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一期系统,已有效提高了工商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到9月5日,已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一期系统核准企业设立登记4888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3.30%,工商干部和办事群众均点赞叫好。

  据福建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和行政审批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该局将依托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核发符合工商总局电子数据格式及技术标准的“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发挥其市场主体身份认证的作用,实现市场主体的网上“亮照”和“验照”等功能。(沈菊)

  

 

一照一码,企业轻松闯天下

 

      2017年9月6日,我省正式启动“多证合一”改革。省工商局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再整合商务、旅游等部门的13项涉企证照事项合并办理。

    所谓的“多证合一”改革,就是在全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按照能合尽合、加快推进的工作思路,将涉及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多证合一”改革既适用于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适用于个体工商户。

    近两年来,我省先后实行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市场准入流程,减少了重复性提交材料,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服务效率,推动了相关部门工作整合和信息共享,降低了市场主体创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但仍然存在各类证照数量过多、“准入不准营”、简政放权措施协同配套不够等问题。

    “多证合一”改革则使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即能达到预定可生产经营状态,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进一步营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多证合一”沿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申请人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达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相关信息实时推送给审批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公示。对于已经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多证合一”改革后不需要再换发营业执照,也不需要再办理被整合证照事项。

    已领取“多证合一”营业执照的企业不再另行到相关部门的服务窗口重复办理“多证合一”涉及的被整合证照事项。企业因开展业务确有需要的,可到相关部门直接领取纸质证件。相关部门通过与工商部门信息共享满足管理需要,凡是能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信息和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再要求其他单位和申请人重复提供,凡是应由行政机关及相关机构调查核实的,由部门自行核实,实现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档管理”,电子登记档案与纸质登记档案具有同等效力,申请材料及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由申请人负责。确属必要的个性化信息由相关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或企业第一次办理业务时补充采集。

  这主要给企业和办事群众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便利:1.方便市场准入。“多证合一”改革改变了过去市场主体需要多头跑路,重复提交多套资料的办照、办证模式。2.方便信息共享。“多证合一”改革后,企业登记信息在部门间共享使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3.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多证合一”改革使有助于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并帮助完善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增强交易透明度,加大失信成本,提高诚信收益,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证照分离 企业点赞

 

  “你们社保证明缺失。”听到这句话,福建建中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吴雪翎脸上露出了紧张的神情。她来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申请办理建筑业资质增项业务,按以往经验,材料齐全了,窗口工作人员才能受理申请。这意味着她今天白跑了一趟,等办好社保证明又要拖一个月时间。

  “现在,我们这里有‘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你们半个月内提交社保证明就可以了,我们现在已经受理申请。”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陈晓燕说。

  陈晓燕解释说,原来企业申请建筑业资质增项,要提交4大类18小类的材料,才能申请受理。今年4月5日,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在省工商局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其中的一项就是实行告知承诺制,这样,企业只要提供13类核心要件,其他5类非核心要件可以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提交。

  吴雪翎喜出望外,她高兴地说:“节约时间就是增加效益,这省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可以接到更多的工程。

  海峡东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庆春也来综合服务大厅申请增加“装饰装修建筑玻璃幕墙”等资质,按先前的规定,须提交公司所有技术工人的身份证、职业技能证书原件等。“我们有七八十名工人,分散在省内外多个工地,一下子收齐很困难,等收齐了再办,时间又耽误了。”林庆春说,“‘告知承诺制’来得太及时,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个月我就可以拿到新资质证书了。”

  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证照分离”试点范围在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四至范围内,面积31.26平方公里,包括马尾区17平方公里、仓山区5平方公里、福清市9.26平方公里。上述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将可先行享受到“证照分离”改革带来的便利。自贸区福州片区“证照分离”试点改革涉及170项行政许可事项,通过“完全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合并核准、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严格市场准入”等6种方式对行政审批进行简化优化,已完全取消审批11项,实行告知承诺制23项,合并核准由12项合并为5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87项,严格市场准入32项。

  值得一提的是,“合并核准”为福州自贸片区“证照分离”改革提出的创新举措,把单一取消与组合取消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改革实效。

  福州市马尾区方健大药房就是“合并核准”的首家受益企业。方健大药房的白如玉告诉记者,以前想开新药房,要先到窗口办理“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通过后才能办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许可,再进行经营质量管理认证。如今,3个事项合并成1个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1个工作日缩减为15个工作日,提交材料由3次22份简化为1次13份。“之前至少要跑3趟的申请,今天变成了一个事项。”不到10分钟,白如玉就办好了申办手续。

  

      记者手记:

 

  “办证难”渐行渐远

 

  “”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证照”分别为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我国的商事制度改革从“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解决了“办照难”问题;而自贸区福州片区由“先照后证”再改到“证照分离”,主要是为了破解企业“办证难”问题。 

  过去开办企业,需要“先证后照”。2014年国务院推动商事登记由“先证后照”向“先照后证”改革,除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需要“先证后照”的37项审批事项外,申请人可直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此举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2014年3月20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只保留7类17项前置审批许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先证后照”改革后,“”好办了,“办证难”问题却逐步凸显出来。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激发“双创”活力。

  自贸区福州片区“证照分离”试点改革,旨在进一步放开“政府之手”,最大程度解决“办证难”问题,以打造最优营商软环境,待成熟后将向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证照分离”改革,不仅将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改革;而且将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办理事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不断降低企业准入门槛,释放市场活力。

 

 

  先行先试 打造“福建样本

  ———省工商局探索加强自贸试验区服务与监管

 

  自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宽进与严管统筹推进,推出的多项举措成为全国首创,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

  实施“宽进”,创新市场准入制度

  2015年4月起,省工商局率先全国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照”的登记模式,为全国推广“一照一码”提供了蓝本,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该举措被评为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2016年度“十大创新举措”之一。

  2015年,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开始试点,在全国率先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制度,试行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申报”,向公众开放商事主体名称库。

  2016年8月9日起,省工商局总结自贸区试点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全面实施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实行商事主体名称核准“自助查重、自主申报”、简化集团母公司名称登记、放宽名称行业用语表述等便利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为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省工商局在平潭片区试行联络地址登记,指导制定并由平潭片区颁布了《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若干规定(试行)》,首次在全国实施联络地址登记制。

  2017年3月27日出台的《关于集群注册登记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始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分别探索试行商务秘书服务公司、住所经营场所分离、企业联络地址登记等制度,有效释放场所资源。

  注重“严管”,构建新型监管模式

  随着各项投资便利政策和改革创新制度的逐步落实推进,针对“宽进”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省工商局积极履行自贸试验区市场监管专题组牵头职责,加大力度,以“一网归集、信用约束、守住底线、联动监管”为宗旨,努力构建新型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福建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充分肯定。

  截至今年8月底,自贸试验区内涉企部门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已归集公示2.33万条信息,实现信息的一网归集和记于企业名下。依托该系统,省工商局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实施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全面推行了“双随机”抽查,完善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健全了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工商、人行、法院、国税、地税、国土等部门联合对失信主体实施惩戒措施。截至8月底,三个片区按照依法诚信的标准,共确定守信企业33727户、失信企业4109户、严重失信企业1626户。其中,5591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全部通过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共享至相关部门,联合惩戒初显成效。

  针对自贸试验区放宽行业准入、扩大对外开放或机制体制创新后,可能出现的监管风险,市场监管专题组30个各成员单位共同梳理了55个监管风险点,并制定88条防控措施,建立全国自贸试验区之中的首份风险防控清单,此举措同样被评为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2016年度“十大创新举措”之一。

  近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不断完善监管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平潭片区利用市场监管局集工商、质监、食药、物价、卫生监督、知识产权“六合一”优势,实施“双随机”抽查+联合检查模式,突出统一行动、集中检查,极大提升了监管执法的效能。

  

 

住所登记改革:门槛低了 资源活了

 

 “同志,您好!企业注册登记的其他材料都齐全了,就只差场地租赁合同,能先注册再补交吗?有急用!”不久前的一天,在龙岩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注册登记窗口,林先生急切地问道。

  原来,场地租赁合同是企业注册登记必备的要件,但是,窗口工作人员却受理了林先生提交的材料,并安慰道:“别急,现在注册企业不用交场地租赁合同了,我们已实行了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马上为你注册登记,请稍等。

    所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是我省工商系统在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的基础上,又推出的一项住所登记改革制度,2017年1月24日,我省开始全面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属全国首创。

    具体内容就是申请人在申请注册登记企业时,只需填写《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承诺表》,并对申报的住所(经营场所)真实性进行承诺就行了,免于提交租赁协议、房产证等使用权证明材料,以便更大限度地释放住所资源,降低市场主体创业成本。

    回顾住所(经营场所)改革历程,不能不提省政府出台的《福建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它在便利市场主体登记方面有以下几大亮点:一是市场主体(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除外)在其住所所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划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允许该市场主体办理一个经营场所登记,免于办理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登记机关在营业执照上注明经营场所地址。这也就是俗称的“一照多址”。二是允许将同一地址登记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这也就是俗称的“一址多照”。三是市场主体租赁房屋的,只需提交租赁协议等合法使用证明材料即可。

  《办法》于2014年7月3日起实施,虽然当时并没有后来的“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那么便利,但仍使许多企业因此受益。

  《办法》出台前,市场主体以住宅作住所的,登记时要提交住宅所属的业主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住宅用途改变已征得利害关系业主同意的文件。而要让利害关系业主签字,谈何容易?市场主体提交材料不齐全,也无法登记。市场主体无奈,工商部门着急,住宅资源闲置,一些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就出现了。

    改革后,市场主体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便可登记,对于以住宅作住所的市场主体,也无须提交征得利害关系业主同意的文件了。泉州铭鼎商务酒店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新就是这项举措的受益者,他向工商部门提交一份场所租赁合同,就办妥了住所登记手续。他说:“办照过程很方便,提交的材料比以前简单多了。

    泉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员王芳认为:“改革之后,市场主体的住所使用证明大幅简化,工商部门不再审查住所的所有权、法定用途及使用功能。市场主体的经营场所即使是租来的,提交一份租赁合同即可。

 

   记者手记:

 

  一切为了创业者

 

  “创业艰难百战多”,商事制度改革前,创业者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拿到营业执照,而其中要打的“住所仗”也是一个硬仗。

  现实中,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新业态等,对住所(经营场所)的要求实际上很低。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允许“一址也可以多照”,大家分摊一下房租,压力就小了许多,这无疑可以为投资者节约房租成本,特别是为初次创业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则让可租的房源增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租金也会因竞争相对降低。创业者不但可减少房租支出,可选择的房源也多了。

  住所(经营场所)改革看似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帮了创业者一个大大的忙。

 

 

 自己动手 自助查重 自主申报

 

  “在福建红盾网上输入了十多个字号都重了,还好是在家里电脑上操作的,我一次也不用跑到省工商局,企业字号可以自查自选,真是太方便了!”福建鲁克标准化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办事员陈女士喜形于色。她给记者看了她名称网上核准的截图。

  陈女士说,注册企业取名最麻烦,因为许多名称要么和别人雷同,要么和别人相似,要么禁用,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以前要一趟一趟地往工商局跑,现在好了,名称预核准可上网办理,省了时间,少跑了好几趟腿。

  “自助查重、自主申报”统一了名称审批标准,提高了申报成功率,推进了全程电子化登记,让“面对面”服务转变为“键对键”服务,让企业省时省力。

 

  省时省力 全省推广

 

      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我省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2016年8月9日,省工商局制订出台了《推进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11条改革举措主要包括:

  推行名称“自助查重、自主申报”,市场主体名称库向全社会开放,并进行及时、动态更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均可通过网上名称申报系统自助选择合适的名称,自主办理申报手续。

  推行名称负面清单管理,登记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列出市场主体名称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规则,为申请人提供指引,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负面清单,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名称申报规则。

  简化名称登记申请材料和申请程序,首次允许使用“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研究(发)中心”“设计中心”等字样登记企业名称。

  改革举措施行后,成效显著。审批时限大幅缩短,快的当天即可核准;统一名称审批标准,流程更简便,操作更透明;开放名称库让申请人及时了解相同相似名称,名称申报成功率提高。截至9月8日,全省通过系统申报的市场主体名称申报成功率达到94%。名称登记改革推进了全程电子化登记,申请人只需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市场主体名称申报,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核准的全流程作业环节。

  今年年初,省工商局又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包括推进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放宽经营范围用语表述等五条措施。

 

 平潭先改 勇吃螃蟹

 

  企业名称“自助查重、自主申报”这项改革最早是从平潭开始试点的。去年起,省工商局在全省推广平潭的试点经验,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肯定。

  据了解,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投资意愿高涨,名称核准登记申请数量显著增多。2013年福建省受理市场主体名称登记申请30万件,2014年34万件,2015年达51万件,环比分别增长15%、48%,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与登记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此外,商事制度改革中涌现出各类新型业态,国民经济行业用语已无法确切反映新型、现代的行业表述,与具有综合性经营范围的企业、集团公司的行业用语需求已不相适应。

  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支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开展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平潭第一个吃螃蟹,探索出了商事主体名称“自助查重、自主申报”制度。

    2015年2月5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商事主体名称自主选用系统上线,申请人只要敲敲键盘就能完成名称查重、自主选用。市民林官俊是第一个受益者。当天,他登录福建工商红盾网平潭商事主体名称自助申报系统后,填好相应信息。“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名称自主选用。

  根据平潭正式出台的《商事主体名称自主选用管理办法(试行)》,申请人申报商事主体名称时,只要使用“平潭”字样的商事主体名称,就可以在网上自助查重、自主选用商事主体名称,并申请登记。经自助查重并选用的名称有效期为10天,申请人还可以申请延期,最多不超过6个月。

  而此前,申请人申报商事主体名称,必须先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名称预先核准,通过后才能凭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办理后续注册登记业务。

  同时,改革向公众开放商事主体名称库,逐步完善名称“禁用库”,实现名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不同于以往的情况,改革允许商事主体在名称中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和投资人姓名等作字号、允许在拟设集团的母公司名称中先行使用“集团”或“(集团)”字样、允许商事主体名称中不体现行业特征等一系列措施。

  平潭68海里酒店有限公司名称也因此注册成功,公司负责人王少峰很是高兴,他说:“‘平潭68海里酒店有限公司’名称的灵感源于两岸共同家园的建设,岚台两地距离68海里,表达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去申报时一次性就通过了。”

 

  简易注销登记:“僵尸户”快速退出

 

  企业注销只要一次性就办好?这是怎么一回事?

  建瓯市固特安化工有限公司股东叶积锋和季刘华尝到了简易注销登记新规定的甜头。他们想注销自己的企业,于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平台公告45天后,向建瓯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注销登记。受理10分钟,他就领到了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

  按照相关规定,以前企业办理注销手续先要到登记机关申报清算组备案、再刊登清算公告,公告期满45天后方可申报注销登记,注销登记程序较为繁琐,企业费时费力。一些企业主常因手续繁琐,没有办理注销登记,直接闪人。这些“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名称资源,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政府对市场情况的判断,也浪费了诸多行政资源。

  2014年,国务院提出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同意各地开展简易注销改革试点。2016年3月,我省陆续在泉州、漳州、平潭、南平和三明等5个地方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工作。今年1月,在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后,省工商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完整统一的全省性简易注销登记办法———《福建省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试行简易注销程序主要针对未开业或者无债权债务的企业。与普通注销登记不同,申请简易注销登记的企业可免于向登记机关提交清算报告、投资人决议、清税证明、清算组备案证明、刊登公告的报纸样张等材料。《办法》实施后,适用简易注销登记的企业可以一次性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免于清算组成员备案和通过报纸刊登清算公告,只需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公告45天,公告期满且无异议情况下,即可在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公告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与普通注销相比,简易注销登记办理环节由8个减少为2个,提交材料由16项减少为4项,公告时间由45天缩短为10天,登记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

  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31日,全省共办理简易注销登记5257户。省工商局还选定泉州、南平、平潭三个地区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目前试点地区已办理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4322户。

优化准入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综述一
  党的十九大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工商局
工商总局深入部署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
  工商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工商局
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企业注册便利化改革情况
  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企业注册便利化改革情工商局
工商总局深入部署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
  工商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工商局
马正其在海南调研: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强化旅游市场监管
马正其在海南调研时指出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强工商局
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推行自贸区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
  日前,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获悉,日前,法院
宁德市工商局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惠及市场主体17251户次。二是推行简易注销登记,今年3月1日起,对领照后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启动简易注销登记。目前已为510家企业办理简易注销登记。三是推行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实现企业名称网上“自助查重、自主申报”。今年以来,网上申报核准企业名称7243户,网上核准率达85.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