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建阳市改区

27.05.2014  20:08
南平

  新华网福州5月27日电(记者 谢丹)记者今日从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获悉,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南平概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俗称“闽北”,是闽江源头、朱熹宋慈故里、中国林海竹乡、“双世遗”之地、“印象大红袍”之都、齐天大圣发源之处、山水生态之城。区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5强),森林覆盖率70%以上,林木蓄积量占全省1/3,毛竹面积占全国1/10,茶叶面积占全省1/5,所辖的1区4市5县的建县历史均在千年以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南平还是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当前,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南平和武夷新区发展,京福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快速推进,特别是“武夷新区”正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南平的政策、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建阳概况:

  朱熹故里建阳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下辖10个镇、3个乡、190个自治村、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

  建阳为闽北交通枢纽、通讯电讯以及电力辐射中心。南武旅游文明路、205国道、水杉线、横南铁路从市区横穿而过,离武夷山机场仅40余公里。福(杭)贵成、沪金南穗两条国家一级通讯干线经过该市。建阳和南平各县市以及所属乡镇均实行通讯光缆化,设在童游的省网22万伏变电站与该市11万伏输变电联网使建阳成为闽北电力辐射中心。

  建阳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省之冠。目前农业结构仍以传统的种养为主,主要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建阳工业在“小三线”时期曾创造过辉煌,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业结构不合理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仍以林产工业、食品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化工建材工业、电力、矿产开发业、轻纺工业为主,其中以味精厂为龙头的食品工业比较发达。重点企业有味精厂、制药厂、中纤板厂、水泥厂、酒厂、造纸厂、压缩机厂、化工总厂、汽车半轴厂、皮革厂、胶合板厂等。主要特色产品有大米、木材、笋、竹、鸭蛋、茶果(尤以漳墩白茶、建阳桔柚著称)、淮山、莲子(建阳通心白莲粒大、圆润、汁甜,曾在清代为贡莲)、竹荪、香菇等各种农副产品以及味精、人造板、啤酒、白酒、皮鞋、机制纸、气体空压机、水泥、松香、樟脑、肥皂、磨床、石板材等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