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

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研究被称为是植物遗传学研究的“圣杯”,之所以研究如此困难,是因为影响因素太多。据中科院院士韩斌介绍,研究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方法,对1495份杂交稻品种和其中17套代表性遗传群体的1万个亲本后代植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水稻的4. 农业厅

《自然》杂志今年第三次发表我省重大科研成就 水稻产量调控“密码”被成功破解
22日,最新一期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子刊《自然·植物》,发表中科院、福建师大、福建省农科院的联合研究成果,从稀有大粒水稻品种“RW11”,发现并克隆控制水稻粒长的显性关键因子GL2,成功找到调控水稻籽粒大小与产量的分子机制。通过常规杂交,将“RW11”中的GL2回交转育到小粒水稻品种“博白B”之中,使水稻籽粒灌浆速度明显加快,千粒重增加27. 人民政府

我省水稻良种在鄂获超高产
近日,在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徐桥村,国内权威专家对杂交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领衔的福建省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培育的水稻良种“广两优676”示范片现场机收割验收产量,结果显示百亩方平均干谷亩产800. 人民政府

双季超级稻早季亩产最高738.5公斤
18日,广东省农业厅邀请的专家组在广东省兴宁市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的攻关项目进行验收。经现场测产后,专家组宣布该项目早季平均亩产为703. 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