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中科院院士谢华安透露研发目标 选育超级稻

21.09.2015  09:24

  谢华安院士讲解水稻新品种

  福州新闻网9月21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丁胜华 文/摄) 在昨日举行的2015年度谢华安种业水稻新品种研发暨全国经销商交流大会上,闽籍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多次提到“选育水稻种子要对农民负责”“要有社会责任感,将好种子推广到国内乃至世界”。会议间隙记者采访得知,近期谢华安院士有两个工作目标,一是带领团队主攻高质量超级稻,二是选育耐储存品种。

  昨日这场交流大会设在于山堂,约200名国内经销商聆听了品种介绍。此次一共推介20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包括“天优2075”“谷优2329”“两优816”“泰丰优2098”等。这些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等特性,均是谢华安院士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湖南、安徽、湖北等地的经销商纷纷表示,希望将良种带回当地。

  “福建的水稻品种到了外面都比较有‘威信’,因为福建的条件与外地不一样,这边选育的品种抗性比较好、质量比较高,能适应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谢华安院士信心满满地说。

  在接下来的大会发言环节,74岁的谢华安讲述了当初自己反对种业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过程,“生怕今后没有把事情做好”,后来出于事业的需要、省农科院的厚望,他最终同意了。在现场,谢华安院士说:“选育种子要对农民负责,企业不能昧着良心赚钱,而是要有社会责任感。”

  谢华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曾经选育出水稻品种“汕优63”,从1986年至2001年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被称为“东方神稻”。

  谈及水稻品种,谢华安院士称,他们团队并非片面追求科学意义上的高产量,而是屡次强调种子的“四性”,即丰产性、抗性、优质性和广适应性。“好比一个人,应该努力增强综合素质,优质水稻品种也是如此,因此科研人员应该研发综合性能好的种子。”对于自己的事业规划,谢华安院士向福州晚报记者透露,近期他会带领研究团队做两件事,一是主攻“四性”综合得较好、质量较高的超级稻,二是筹备选育耐储存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