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2013年工作计划

30.05.2014  20:23
201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和年底前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照年度工作计划,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我省生物灾害的防控能力,具体落实为“ 突出一个重点,强化三项工作、完善四项措施 ”。 (一) 突出一个重点 以松材线虫病防控责任目标为重点,认真按照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签订的《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要求,突出以松材线虫病除治为重点,调整防治思路,转变防治方式,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2013年全面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三项工作 一是强化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工作,通过全面落实“三查三报”制度,将监测工作延伸到每一乡村、角落,实现监测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结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广应用基于GIS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记录系统,全面提高疫情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短、中、长期预警预报信息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强化检疫执法,实施检疫关口前移。2013年要继续强化检疫执法,启动“绿盾2013”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电力、通信、高速铁(公)路等使用松木包装材料较多的部门或单位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产地检疫,加强造林绿化检疫执法,防止带疫苗木上山造林,遏制危险性有害传播扩散。 三是强化科学防控,尽快遏制主要有害生物高发态势。要按照“科学防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遏制主要有害生物高发的态势,尤其是对松材线虫病防控,要加大松枯死木和病死木的清理力度,强化监管,做到“发现一株、清理一株、除害一株”。要结合营造林项目,及时调整林分树种结构,有计划更新改造松林,拔除孤立疫点。重点实施以挂设诱捕器、设置诱木及推广应用白僵菌、噻虫啉等生化制剂综合防治媒介天牛,有效降低林间天牛种群密度,防止疫情自然扩散蔓延。 (三)完善四项措施 一是完善疫木监管制度,严防疫木流失。督促疫情发生县执行《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和安全利用管理规定》,严格疫木管理,强化疫木台帐管理,实施疫木远程监控,切实做好疫木采伐、运输、加工利用的管理,有效防止疫木流失。 二是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及时排查灾(疫)情。通过网络、GIS 和PDA 等信息化的手段,推进我省监测预警工作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实现省、地、县三级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的网络化上报、查询、统计、分析、发布与共享,为全省各级森防部门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期全面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三是完善社会化防治机制,推进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要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所有权主体分散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开展网络森林医院试点,为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提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广大林农“求医问药”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代表性的地方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试点,不仅在防控技术上寻找突破,更要在整个防控过程中查找薄弱环节和杜绝漏洞,进一步研究管理新模式,总结防控新成果,全面落实目标责任,规范防控管理,完善绩效承包防治新机制,推动防控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积极推进林业保险工作,探索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业务,重点推进龙头企业,造林大户参加森林保险,鼓励和引导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参与森林保险,降低森林经营风险,保障林农利益。此外,还应采取进村入户、上山下乡等形式,开展松材线虫病检验检疫、防治技术和疫木安全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和知识,提高基层群众松材线虫病防治技能。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学防治能力。积极推进16个国家在我省实施的监测预报、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合作,开展病害木、衰弱木和可燃物有效利用研究,努力提高收益,减少损失;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防治手段,支持、鼓励、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搞好已有成果的配套和推广应用,并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省森防检疫总站 201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