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七七”事变爆发地:战争已远去 伤痛依然在

07.07.2014  22:50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题:重访“七七”事变爆发地:战争已远去 伤痛依然在

中新网记者 曾鼐 杜燕

7号天还没亮,就被炮声炸醒了”,84岁的郑福来站在卢沟桥上回忆道。

这一天,郑福来一直不能忘记。这一天,77年后的人们也没有忘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与中国共产党抗战老战士、中国国民党抗战老战士、青年代表、少年儿童代表等1000多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七”当天参与官方纪念。

7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均发表评论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而在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否认侵略和篡改历史的今天,捍卫民族记忆和历史传承,变得更为重要。这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维护历史尊严、让民族精神臻于更高境界的使命。《北京日报》等报纸也在头版刊发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相关报道,并发表社评。

记者7日也走进卢沟桥、宛平城,重访战争旧址。

距天安门以西20多公里的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紧邻着宛平城。作为北京通往华北大平原的咽喉要道,这里成为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郑福来7岁。当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开枪扫射并炮轰宛平城,随后全民族抗战全面爆发。

这段历史,老人已在永定河畔义务讲解近30年。跟随郑老走进宛平城,排排灰瓦古建隐藏在绿荫下,枝头的红灯笼妆点着街道,孩子追着小狗嬉闹,但城墙上排排弹坑,忠实记录着曾经的血光冲天。

郑福来指着城墙口称“一切历历在目,日军杀老百姓就像碾死一只蚂蚁”:10岁的昔日玩伴王四春被炸裂肚子死去;任姓的挑水苦工被日军一刀挑死;领回新枪的日本兵,拿在河边捡柴火的郭爷爷当“活靶子”;为活命吃马粪里没消化的黑豆、日军营水沟里流出来的剩菜剩饭……

当天上午在家看了习近平讲话的郑福来说,”习主席就是要给我们警示,铭记国耻,年轻人一定要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让中国更强大”。

“踏实工作、多挣钱“也一直是苏君对自己的要求。1997年从东北搬到北京的苏君,现在宛平城内经营着一家餐厅,7日当天一直和店员议论着当天习主席的到访,“日本不承认历史就是想复活军国主义”。常带12岁儿子去抗战馆的他希望“孩子多读书,将来考上大学”。

对五年级的小学杨江涛来说,今天和40多位同学与习近平一起参观抗战馆让他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学历史”,不过刚结束期末考试的他表示,“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考试成绩”。

80岁的徐秀银则称“陪着坐在轮椅中的老公到抗战馆是今天最重要的事”。祖籍山东的老公张贤,曾和父母一起走上抗日战场,但85岁的老人双耳已失聪。对于77年后的日本依然不承认侵略、篡改教科书,徐秀银说“非常气愤,全中国人都应该记住7月7号,也应该让全世界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