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驾临”福州 与近千市民零距离接触

04.07.2014  11:36

    新华网福州7月3日电(记者 王博闻 付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福州公众开放日活动于3日举行。近千名市民得以一睹“蛟龙”号风采,潜航员的解说也让市民们获知了更多“背后的故事”。

    3日上午8时,当记者抵达“蛟龙”号停靠的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福州基地码头时,已有多名市民等候上船。静静地躺在母船“向阳红9号”船尾支架上的“蛟龙”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市民们议论纷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开放日正式开始前,“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船的潜航员和工作人员接受了来自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精心制作的题为“中国少年梦”的十米长卷画幅。

    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则是小学生们想象中的神秘的大海,畅游的鱼类,和“蛟龙”号扎入深海的靓影。在这幅画中,小学生们甚至大胆设计了新型潜航器。

    “这是一幅从构思到成画都由学生完成的作品,一共有80多位学生参与,前后共花了3周的时间,”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科学老师张凯亮说。

    他还介绍说,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一直重视科普教育。早在2008年和2009年,张凯亮就带着全校师生的科学梦想,分别前往北极和南极参与科学考察。他也将参与此次“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创造条件。

    前往参观的市民中,许多携儿带女,感受“蛟龙”号的魅力。

    “以前都只是在新闻里看到,今天能够一睹真容,很激动,”一福州市民说。

    福州市民陈希玲带着13岁的女儿前来。她认真地听解说,不断向潜航员提问,并示意女儿张诗乐了解各种设备。“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带她来长长见识,”陈希玲说。“以前‘蛟龙’号只存在新闻中,感觉潜水器和潜航员都很遥远,现在能够亲身感受,蛮好的。

    福州市民林捷则是带着10岁的儿子林子博前来,希望培养他“从小爱科学的意识”。儿子还小,他就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各种零部件的用途。

    “‘蛟龙’号代表我国海洋科学的前沿技术,科技含量很高,能下潜到7062米非常让人振奋。它体积不大,但竟然能承受那么大的负荷。在水下,定位和通讯也都是难题,”林捷说。他是军队转业干部,曾经供职于南海某舰队。“此次参观,是希望能培养‘海洋第二代’”,他微笑着说。

    “向阳红09”船政委陈崇明说,“举办公开日活动,是海洋强国教育的一部分,我国的海洋探秘已经从海上试验阶段转入实际应用阶段,希望广大市民多了解‘蛟龙’号,给予海洋事业更多关注和支持。

    7月4日,“蛟龙”号搭载母船“向阳红09”船,将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始执行2014年航次西北太平洋航段任务,11月下旬开始执行西南印度洋航段任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