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本航次任务多看点多 小机器人龙珠首下海

05.07.2014  08:54

  7月4日,“蛟龙”号首批女潜航学员张奕(左)和赵晟娅在出发前挥舞旗帜。

  据新华社福州7月4日电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4日从福州起航奔赴西北太平洋开展科考任务。据航次现场指挥部介绍,与“蛟龙”号往年航次相比,本航次承担任务多样,潜水器携带新设备多,看点颇丰。

  2名女学员参加航次任务

  据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蛟龙”号本次在西太平洋的作业海域位于麦哲伦海山区中部的采薇海山富钴结壳勘探区。潜水器将进行海上资源勘查、生物多样性勘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

  “深海大型装备从研发到真正投入业务化运行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对人员的培训必不可少。‘蛟龙’号往年的海试以研发人员为主参加,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则以具体负责操作和维护的人员为主。”刘峰表示,要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进一步培训人员,完善潜水器作业规程,让作业人员和维护人员进一步积累经验,承担起今后业务化运行的任务。

  刘峰介绍说,国家海洋局2013年新招的6名潜航员学员本次也将参加航次任务,其中包括2名女潜航员学员。但由于他们还未完成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本航次中不会随潜水器下潜。

  “龙珠”将在海底作业

  据介绍,本航次中,许多与“蛟龙”号配套的新设备和作业工具都将亮相,包括国产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小型缆控机器人“龙珠”、新的海底取样设备等。

  “由‘蛟龙’号携带的小型缆控机器人‘龙珠’将首次亮相,它由‘蛟龙’号带到海底释放,由潜航员操作,实现对潜水器的海底拍摄、在海底特殊狭窄环境中开展作业等。”刘峰介绍说。

  同时,“蛟龙”号已于6月29日完成了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测试试验,分别测试了安装在“向阳红09”号船底部的进口和国产两套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其中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系统是首次应用在“蛟龙”号上的国产超短基线定位系统。

  此外,本航次还携带了多种海底取样工作。“其中包括新研制的生物取样设备,它专门针对海底游动能力较强、用机械手或常规设备难以获取的生物研制,提高了获取生物样品的能力。”刘峰说。

【责任编辑:陈玲云】【值班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