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治理餐桌污染 14年筑守“舌尖上的安全”

13.11.2014  11:58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福州11月12日电 题:福建治理餐桌污染 14年筑守“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 林春茵

  12日早上6点,福州市晋安农贸市场还未迎客,市场服务站工作人员刘庆玉早已随机挑拣了胡萝卜、上海青等15样蔬菜和马鲛鱼、贝类等十余种海味在手上。

  择样、剪切、浸泡、滴液,刘庆玉熟练地打开一台银白色的便携式农药残毒速测仪,三五分钟后,测卡圆点全部显蓝,她在“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的“合格”一栏打上勾。

  “农残检测在福州所有市场每天都必须做,我2001年到这里工作第一天开始,也坚持了十几年了,”刘庆玉是一名有资质的“农残检测员”,她向中新社记者出具一本由福建省工商部门核发的《食品快速检测资格证书》说,“这十几年来,我们的检测工作越来越规范了,我从来不敢大意。

  农残检测工作是福建治理餐桌污染的一个小片段。作为全国首个在全省铺开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福建开展这项食品安全工程已经14年,最初先行先试的首倡者正是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

  今年11月2日,习近平主席视察福建,在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再次询问起该公司研发产品可检测、追溯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仪、手机支付系统性能,并亲自现场体验操作。

  公司负责人王晶向记者回忆,1994年公司创立时就曾得到习近平三顾茅庐的关心,“我告诉总书记,‘您当时就提出治理餐桌污染要从源头抓起。’习近平点点头。”当习近平询问听说检测仪是国外设备价格的1/10时,“习近平又问,‘农贸市场都有了吗?’

  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力倡全省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全面治理餐桌污染,此后不但2002年、2006年连续出台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2014年出台“三年行动方案”,还连续14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为迄今为止全省延续时间最长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同样经历并见证了福建治理餐桌污染14年的原任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钟安平回忆说,习近平当年拍板了原经委起草的方案,“餐桌污染既是世界性难题,又是现实性难题,欧盟2002年才制定食品安全的基本法令,福建2001年就全面系统治理,治理理念超前。

  经过14年探索,福建已基本建立健全涵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质量检测、法治保障、组织实施、社会监督、健康消费等八大体系的“安全网”。目前四大主要食安指标数据与2000年相比也有了大幅改善:生猪瘦肉精检出率由70%下降到零检出,蔬菜农残超标率由30%下降到2.6%,水产品药残超标率由30%下降到1%,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合格率达到97.4%,比“十一五”提高3.1%。

  福州的市场里,不但农残检测设备一应俱全,还实现追踪溯源。市民吴阿姨12日在福州市永辉超市福新店选购了一袋蜜柑,她跟记者开玩笑说,“这些柑子在哪一棵树上结的,我都晓得,晓得就放心。

  永辉超市副总裁翁海辉现场拿起仪器对着一盒猪肉的二维码一扫,养殖地、饲料编号、屠宰场、交易时间、销售商,一目了然,“如有农残超标,或者就地销毁,或者将整批货退回,由工商部门强制执行。

  “安全网”的建立,倒逼福建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养殖业大力发展。由福州长乐76家鳗鱼场联合成立的长乐市鳗鱼协会服务中心,对鳗鱼药统一采购、管理、配送、使用,大幅降低鳗鱼药残超标事件。该中心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长乐鳗鱼产业正在进一步开拓韩国、欧洲和美洲市场。

  数据显示,目前福建已建立80个国家级畜禽养殖场、10个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17个国家级水产养殖场、形成长乐鳗鱼、福清蛋品、永春芦柑、莆田蔬菜等一批优质优势特色食品农产品生产集聚区,全省累计2399个农产品、1045个水产品获无公害认证,认证总产量35万吨。

  自2010年以来,福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连续保持40%以上增幅,“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钟安平表示,“这正是受益于‘标准’、‘无公害’的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