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生活垃圾分类冲刺新目标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去年5月,福州生活垃圾分类由试点推动转入全面推行阶段。
发令枪响,一场由点及面、乘势而上的分类“战役”在全市打响。一年多来,福州垃圾分类工作落地有声:“三端四定”模式、分类屋(亭)建设、“公交站牌式”收运、“管行业必须管分类”等均为全国首创。
去年底,我市在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考评中排名进入全国前十。聚焦全力打造“2.0版”垃圾分类福州模式的新目标,新的冲刺已经展开。
创新理念
多项举措全国首创
“早晚6点到9点,居民们自觉去分类垃圾屋丢垃圾,如今已经是一道风景。”家住晋安区保利香槟国际小区的王延华如是说。一年多来,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轻车熟路,越来越多的福州市民成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赶潮人。
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得到跃升的助推器,正是去年9月全面推行的“三端四定”工作模式。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参与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构思和顶层设计,提出“一步到位、全面覆盖,环环相扣、层层监管,严格执法、人人守责”的工作理念,首创“三端四定”工作模式,即前端分类“四定”: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监管、定位监控;中端收运“四定”:定好企业、定好车辆、定好时限、定好点位;后端处置“四定”:定点查验、定厂处置、定准流程、定责监管。
随后,垃圾分类企业、收运企业、物业企业以及五城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相关单位的职责逐一明确。与此同时,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责任层层压实。
一场“绿色革命”浪潮拉开帷幕。宣传发力,7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宣传,100多万人次体验垃圾分类微信游戏小程序;教育优先,垃圾分类进入课堂教学范畴;立法跟进,市人大制定出台了《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市政协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市、区两级分类专项执法队伍发挥硬核实力,一年多来纠正违规行为69351起,立案处罚10085起,罚款169.53万元。市城管委还牵头每周深入现场督导暗访,每月评出“十佳”“十差”小区。
系统推进
所有小区建设垃圾分类屋(亭)
每天,居民将家中分袋装好的垃圾送到小区垃圾分类屋(亭),一辆辆不同颜色的垃圾收运车将各类垃圾送上红庙岭,分别进入不同的处置厂接受“改造”。这是我市前、中、后端环环相扣,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体现。
每天和市民打交道的垃圾分类屋(亭),是垃圾分类最前线。我市在全国首创,科学选址、因地制宜,将垃圾分类屋(亭)安在每个小区。目前,城区3382个小区共建成垃圾分类屋(亭)4869座(其中屋2887座),配置4664名垃圾分类管理员。
通过桶边督导、破袋检查,我市居民分类准确率提升至70%,达到全国先进城市水平。此外,垃圾环保驿站(专收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集散点及有害垃圾集中收运点的组合,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前端收运体系。
在中端收运环节,借鉴先进城市公交式收运模式,我市创新“公交站牌式”分类收运,在晋安、马尾设置公交式收运线路64条,站牌236个,确保垃圾桶在路面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将向全市推广。同时,精选收运企业18家,对567辆各类运输车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处置是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聚焦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据悉,这里已建成垃圾焚烧三期、餐厨、危废、厨余、大件等涵盖所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项目,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后端分类处置需求。
打造“2.0版”
各县(市)区中心区域按五城区标准执行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投入、久久为功。今年,我市将进一步调高标准、加大力度、提升水平,全力打造“2.0版”垃圾分类福州模式。
为此,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周年视频推进会上,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要求,五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有新提升,其余县(市)区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开。
到今年底,五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要稳定在80%以上;尚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各县(市)区也要循序渐进、逐步跟上,中心区域(城关、市区)要按照五城区的标准严格执行,全面展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各地还要选择1个至2个镇村开展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工作,各地干垃圾焚烧厂今年应建成完善,湿垃圾处理设施明年6月底前要建成。
为加快实现全覆盖,我市也将强化楼宇、商超、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要求,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推进。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在投放、收运和处置环节形成监督闭环。“分类企业监督居民,收运企业监管分类企业,处置企业监管收运企业,层层把关、形成闭环。”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未做到位的企业将严格落实处罚或退出机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