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于细微之处见证时代文明进步

12.08.2020  22:00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到2023年,推动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 

  垃圾分类已然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新风尚”。2019年上海一场垃圾分类改革惊艳全国,赢得无数人点赞。改革之后,上海1.3万余个居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底的90%,基本初步形成垃圾全程分类收运体系。目前垃圾分类正从“上海模式”如火如荼推广到“全国各地”,成为民众出门交谈的焦点话题。

  目前,垃圾分类尽管在很多地方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一些地方也取得成效,但放眼全国其他地方效果总体不佳。一方面,群众主观意愿亟待加强,很多市民怕嫌麻烦,对于该怎么分类,什么垃圾属于哪一类,更是一脸茫然。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在试行垃圾分类中,缺乏相应地方法律法规支持和采取强制措施。因此,要真正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让垃圾分类行稳致远,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共同努力。

  要补齐设施短板。正如《实施方案》提到的,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弱项,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加快分类桶站提升改造,加强密闭式清洁站改造,完善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密闭式清洁站提升改造和收集运输车辆统一涂装,完善大件垃圾暂存点、可回收物投放点布局建设,特别要注重餐饮企业(店)、单位食堂的垃圾分类管理,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要发动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共识,认识到“生活中有不少垃圾是可以反复利用、变废为宝,缓解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结合地方实际,把垃圾分类常识编入校本教材,从娃娃抓起让其具备垃圾分类的能力,尽可能地规范制定出让市民快速掌握垃圾分类标准,制定奖励措施,增加市民“举手”之力的有趣性,同时需要社会志愿者悉心宣传引导,创建示范区,共同形成合力,真正能够让垃圾分类行为蔚然成风。

  要形成长效机制。习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引导全社会协同解决垃圾分类难题,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地方法规在促进垃圾分类方面的倒逼作用,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督查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发挥舆论媒体监督作用,通过公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收集单位信息、监督电话等,紧盯看桶环节,建设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把好第一道“关卡”,守好垃圾分类“来源”,确保桶前正确“投递”,注重软性劝导和刚性约束并重,有效提升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分出质量。

  “举手之劳”可以见证时代文明发展和进步。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城市,必定是一个资源节约、生态和谐的城市,福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是荣誉,更是鞭策。作为个体而言,市民要时刻树立环保、低碳文明意识,发挥主人翁意识,相信我们也有足够智慧和力量做好垃圾分类这篇大文章,守护我省26万平方公里水陆海域生态“颜值”,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高水平生态和健康保障。

  毫无疑问,垃圾分类注定是一场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漫漫长路,我们任重道远。(龙海市委文明办、龙海市卫健局 郑志毅)

福州生活垃圾分类冲刺新目标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政府
新时尚成为新习惯
——城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见闻   垃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