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灵需要慰藉
据澎湃新闻报道,“愧多年未尽陪伴教育职责,憾错过其太多重要时刻。”今年5月,武汉一家小笼包店老板张贴歇业通知,决定歇业两月回老家江苏南通陪女儿高考。7月6日下午店门口贴上了女儿等着北大通知书的喜报,定于7月8日重新开业,并优惠回馈新老客户。
在女儿高考的关键时刻,刘先生宁可承受近20万可预见损失,毅然关门回家陪独女准备高考,以尽为人父母之责任,是给为人父母者上了一堂思想课。当然了,刘先生的女儿也着实给了父母最称心的回馈,她以江苏省文科97名的好成绩,等着北大的通知书。
看到刘先生关门回家陪独女备战高考,想起《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白皮书》对云南、广西、贵州、山东、河北、甘肃六省农村地区的两千多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分析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后指出,目前,中国有近1000万名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其中260多万名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
不可讳言,在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调节的大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每年会出现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壮观场面,由此造成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被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即所谓的“留守老人”代管。老人代管不力,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成为盲区,何谈亲子阅读,让“书香”伴成长?
“留守儿童”的苦痛,不仅在于物质匮乏,更在于情感空虚。由于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无论是学习障碍,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抑或是青春期的成长烦恼,“留守儿童”们都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舒缓和支持。
伴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日渐重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也与日俱增,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父母远离,关爱不离;父母不在,亲情仍在”。关爱“留守儿童”,不要把更多地目光停留在“吃饱穿暖”上,其实,与营养午餐相比,“心灵启迪”的情感慰藉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作为孩子重要监护人和第一老师的父母亲们,不仅要提供吃穿住行保障孩子生存,还要承担管理、照顾、保护、教育等职责。因为孩子是天使,他们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父母的关爱,需要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才。因此,长年在外务工的年轻父母,请你们多学学文中的刘先生,哪怕少挣几个“碎银子”,也要与自己的孩子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另外,暑假期间要尽快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享受一下“世上只有爸妈好”的天伦之乐!(泉州市文明办 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