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陪伴,让“小候鸟”暑期不孤单

29.07.2019  17:44

  前不久,笔者在乡下督查扶贫工作时发现,有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了家里老人,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慢慢地,孩子对父母感情生疏,显然不利于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之殇,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匮乏,更在于情感上的空虚。由于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无论是学习障碍,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抑或是青春期的成长烦恼,“留守儿童”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舒缓和支持。

  “父母远离,关爱不离;父母不在,亲情仍在”。父母作为孩子第一监护人,关爱“留守儿童”,不要再把更多地目光停留在“吃饱穿暖”上,其实,与营养午餐相比,“心灵启迪”的情感慰藉比什么都重要。不仅要提供吃穿住行保障孩子生存,还要承担管理、照顾、保护、教育等职责。因为孩子是天使,他们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父母的关爱,需要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才。

  所以,长年在外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哪怕少挣一点,也要用手机视濒与孩子“多见面”、常沟通,及时向父母或老师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留守儿童多点疼爱、多点关怀。

  暑假已到,作为父母应及时把一些“小候鸟” 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同他们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尤其是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们到景区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多接触一下大自然的风光和精彩的世界; 陪伴他们去当地医院体测下身体,做到有病早医治,确保他们有个健康的身体; 陪伴他们去超市买些新花衣和学习用具,用关爱温暖被冷落的心……真正让孩子们尽情享受一下“世上只有妈爸好”的天伦之乐。

  作为留守儿童自己也要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像吃饭、穿衣、梳头、洗脸、铺床、整理衣服和用品、打扫房间、缝扣子、系鞋带、洗鞋袜等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从小就要掌握,随着年龄的增加,更要强化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这样,才不会辜负少年。

  当然,对于“小候鸟”来说,熟悉城市生活,了解更多现必备知识,也是一门“必修课”。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重视留守儿童暑假生活的同时,不妨通过授课、探访、游乐等方式,给孩子们补上城市生活这一课,让他们既能更好认识城市,感知父母打拼的艰辛,也能增强自尊自信。(泉州市文明办 祝博)

“留守儿童”的心灵需要慰藉
  据澎湃新闻报道,“愧多年未尽陪伴教育职责,文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