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在全市试行一校多区:优质教育普惠城郊孩子

05.09.2014  12:58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12年起,漳平在全市全面推行一校多区政策,依托6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主校新带动9所分校:于是,西园镇中心小学变成了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西园校区,桂林乡中心小学变成了实验小学桂林校区,和平镇中学变成了漳平三中和平校区……

  如今,2年过去了,除了校名的改变,一校多区政策究竟给位于城郊的分校带来哪些变化?9月1日,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记者来到位于漳平市西园镇的附小西园校区采访。

   硬件改造:校舍大变样

  远远地,记者便看到一栋崭新的教学楼,黄色的墙面尤为显眼。步入校门,正值课间活动时间,同学们随着口令,在宽敞的操场上做着广播体操。

  “西园校区是2012年成立的,校区经过了重新规划,教学楼、操场、多媒体等硬件设备都是当时修建或添置的。”附小西园校区校长连振东告诉记者,“与西园镇中心小学原来破旧的‘家底’相比,学校现在的环境和硬件设施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推行一校多区,就是为了让优势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孩子,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均衡教育资源首先从提升薄弱校的硬件设施入手。各校通过社会集资、政府拨款的方式,投入大量资金对各分校进行了硬件改造。

  附小西园校区五年级学生刘渝惠原来随父母在广州上学,如今她的父母都在当地的工业园区打工,她便转学到就近的西园校区。她对记者说:“这边的环境跟我在广州就读的学校一样好,而且现在的校舍更新更漂亮。

  “自从推行一校多区后,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新学年,在校生人数达到了25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多人,不少原来居住在附近、租房到城里上学的孩子都转学到了这里。”连振东说。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