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性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

24.07.2014  17:31
      一、女性参与社区建设的背景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社区在社会多种成分的浓缩注入下,成为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依托,社区建设也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主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厦漳泉同城化、岛内外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失海失地人员增加和老龄人口的增多,城乡居民呈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如何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发动社区成员建立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新型管理模式,并开展互帮互助的社会服务活动成为新型社区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社区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社区工作者必须热情、细致、周到、体贴、富有同情心和奉献精神,这符合女性的细腻与柔和的个性,因此也决定了女性在社区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女性自发地加入居委会和民间自治组织,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劳动分工,成为了基层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发展至今,社区建设参与者仍呈现“女性多,男性少”的特点,例如海沧区2012年的统计中,女性在居委会干部中的比例已高达71.4%,可见女性在社区建设中占绝对优势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女性社区居民凭借自身的热情以及“嘴快心细”的个性特点,广泛地参与到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社区文明环境创建、社区文化生活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女性作为“半边天”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女性在社区建设的作用

      致力于“百姓富”、建设“生态美”,厦门市全面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海沧区围绕“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关键在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根本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的创新理念,变“为民作主”为“让民做主”,变“政府主唱”为“社会合唱”,变单向管理为多元治理,形成各主体协商合作、多手段统筹运用、上下联动的互动共治格局,真正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创新网格化管理,引导女性参与社区事务。海沧区通过创新多元化的社区工作网格化模式,在妇女委员、妇女网格员进网格的基础上,吸收妇女小组长、物业女性代表、居民妇女代表、共建单位女代表、党员女性代表、妇女互助会成员纳入网格协助层级,引导各个层面的女性代表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海虹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依照“街巷定界、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社区规模大小设立若干网格,建立社区妇联委员的协调与督办层级、网格员处理层级、群众助理员协助层级的三级管理模式,采用“所有服务管理人员进格,所有服务管理事项入网”的模式,将服务妇女工作任务纳入网格工作内容,通过网格员的入户,为社区居民家庭提供妇女维权服务、妇女创业就业咨询、家庭教育、帮扶助困、平安家庭创建、劳动保障、计生服务、办理暂住证等多项服务,实现妇女儿童的需求在网格内“一网打尽”。 

      培育自治组织,激发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活力来源,对于组织群众实现自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沧区在共同缔造过程中,引导、培育公益组织、自治组织、多元社会组织,为凝聚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征求意见中,有一大批闲赋在家的家庭主妇提出,她们热心公益,但社区中缺少让她们发挥特长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载体和平台,希望能成立一个妇女活动社会组织,让她们一展所长,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们当中不乏高素质、能力强的奶奶们、妈妈们。介于社区存在这个潜力巨大、有待组织引导的群体,同时也为调动“新厦门人”共同参与社区建设,2013年,海沧区妇联推动在海虹社区、兴旺社区和山边村、西山社试点成立“家长里短•妇女互助会”。妇女互助会的理念是面向社区妇女设计的一个服务项目,嵌入社区网格之中,以健康生活倡导、家庭关系发展,社交能力培养为目标,倡导阳光生活、快乐人生。目标是通过妇工+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凝聚妇女群众参与,为妇女朋友打造一个互助平台,让社区自治、民主参与内化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下设议事组、活动组、义工组。 

      ——依托议事组,发动群众参与。以“美丽厦门•活力海沧”为主题,共谋共评。通过妇女互助会,广泛征集辖内妇女群众的意见建议,从最需要的身边小事做起,让群众参与进来,提升共同缔造参与度及活动实效。兴旺妇女互助会议事组针对社区居民聚会活动无场所的诉求,提议对话仙场、知心亭、下沉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和完善,发动群众征集意见。互助会议事组参与家庭纠纷、分家析产、继承等案件的庭前调处,在共评共议中化解矛盾;同时在开展共同缔造群众征集意见中,让家事法庭提前介入引导,使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开展评议,使共同缔造与法同行;议事组以共评共议方式进行评选评优,如参与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的推荐评选。 

      ——依托活动组,参与社区事务。以“同驻共治”为核心,打造共建、共管平台。引导妇女通过“妇女互助会”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建立自信、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倡导妇女在“妇女互助会”中挖掘潜能、发展能力、扩大社交网络,提升妇女的自信心及自我价值感,活动组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海虹妇女互助会活动组组建海虹艺术团,每周六或周日到各个小区进行文艺巡演,在活动中发放宣传单及征求意见;组织互助会成员每晚在海沧湾公园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举办妇女舞蹈班、丝网花制作等妇女实用技能培训班,让社区妇女们学习更多的才艺,实现助人自助;开展“百家宴”,由妇女互助会的成员每人制作一道家常菜,共同分享;互助会活动组成立“辣妈团”,定期开展社区儿童早教活动。西山妇女互助会活动组自发举办烹饪培训,为姐妹们创业送技术。村妇女小组长蒋玉明报名成为培训班的一员,并成为西山“农家乐”第一人。 

      ——依托义工组,培育社区精神。以“奉献社区,服务家园”为理念,在“妇女互助会”中成立家庭义工队。以“妇工+义工”的工作模式,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居民妇女在家门口做义工,补充社区职能缺位,为自己的家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归属感,提升其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主动性和能力,居民行动从“观望”到“积极”,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兴旺妇女互助会义工组对改造后的话仙场、知心亭、智慧小屋进行轮值认管,组织发动社区妇女在十字路口开展文明督导、参与社区清洁房前屋后、美化家园、文艺演出、慈善义卖等多种活动,引领妇女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建设温馨家园。互助会成员李丽真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茶叶店面作为来料加工的中转站,企业把物料送到店面,让社区的人取货回家加工,帮助社区困难家庭解决生计问题。山边妇女互助会义工组成立了“妈妈团”轮值队,配合做好“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美丽齐步走”早教试点项目,每次活动,由3-5位孩子母亲协助幼儿园及辅导老师看护幼儿。 

      借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春风,“家长里短•妇女互助会”把社区姐妹聚拢起来、发动起来,让她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突显女性作为。 

      三、不同结构的社区女性参与活动的比较  

      新时期下,社区居民的构成有所变化,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海沧以“微自治”的方式加强了居民融合,尤其是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融合。通过“共同缔造”的实践,将孤立的社会个体紧紧联系起来,成功塑造了“社区共同体”,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成为治理的主角,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共治”。 

      在纯农村的西山社,突出自然村的治理,妇女互助会议事组积极向村两委建议清理猪圈、雨污分流项目等。活动组文艺骨干通过传授文艺技能宣传房前屋后整治的好处,动员社区妇女转变观念,主动参与村庄改造。在“美丽西山共同缔造”环境改造工程建设中,西山社的李宝英主动让出自家杂地(约70㎡)做道路挡土墙施工。如今的西山社,山美水美,自家庭院整理漂亮了,西山建得更美了。 

      在外来人口居多的兴旺社区,建设“新厦门人服务综合体”,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反映他们的诉求,参与小区治理,增强了他们对厦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兴旺互助会活动组成立“妈妈生活馆”,她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为社区广大妇女、空巢老人、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用关心关爱赢得了群众微笑。举办厨艺大比拼活动,用精湛的厨艺将精心制作的拿手好菜分享给社区困难家庭。举办“迎端午·包粽子“活动,将包好的粽子送给社区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自发开展居民“阳台绿化”评选活动,庄永刚阿姨不仅改造了自家的阳台,让“水泥”变“森林”,还积极向身边邻居宣传发动,走进邻居家中分享美丽心得。 

      在常住人口居多的海虹社区,突出小区的治理,通过同心合议厅,改变以往由居委会简单主导,社区居民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效率。海虹妇女互助会议事组成员利用晚上时间在海沧湾公园等场所开展意见征求,内容有“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站点服务功能设置征求意见”、“海虹社区关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十个项目征求居民意见”。妇女互助会义工组着力建设“心灵港湾”,定期开展免费心理咨询;义工组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居住在拆迁安置房小区的原东屿村、石塘村的妇女姐妹,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参与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采用共建共管轮值方式,做好垃圾分类的示范引导、督导工作。 

      四、女性对社区满意度和凝聚力的认识

        海沧区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以工作方式转变为核心,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需;走近群众、了解群众、尊重群众,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凝聚社会参与的广泛共识。为了了解女性对社区的满意度,我们对社区目前的环境、治安、卫生、公共活动空间、医疗机构、居委会、社区社团等多个方面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女性对社区生活较为满意,访谈中,被访者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评价很高,多数被访者提到“社区里的人都很热心,有需要去找她们都会帮助你的”。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社区,其社区治理活动都是从社区自然环境做起,无论是景观还是公共活动空间都有很大的改善,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居民都觉得社区治理活动开展以来社区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如海虹社区的郑女士讲到“我们社区现在太美丽了,在一个这么美丽的社区,一辈子也值了”;兴旺社区的孙女士讲到“社区的卫生环境以前不怎么样,试点之后变得很好”。 

      凝聚力是联合个体、家庭与社区的粘合剂,它可以促成较大范围内的集体行动力,对社区发展和个人的自我实现至关重要。社区建设增加了社区居民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增加了居民的凝聚力,如访谈中海虹社区蔡女士提到“参与到这个社区之后,大家关系很和睦,有这个集体、有大家的关心太好了”;兴旺社区老邓也提到“参与了社区活动之后,接触到很多人,互动量很大,大家关系也很好,我每天从早到晚都不会感到空虚”。

        女性对居住社区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一方面体现为女性对社区较高的满意度上,尤其是对“社区居委会人员工作态度”具有较高满意度;另一方面体现为社区较高的凝聚力上。共同缔造不仅让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模式,而且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之间也具有畅通的沟通机制,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良好沟通机制构成了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女性参与未来社区建设活动的意愿仍然很高。这表明未来的社区建设活动需要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女性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促进社区发展的活动,继续拓展发挥女性“半边天”的积极作用,实现女性个体和社区整体的共同发展。 

      五、女性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在“共同缔造”中,政府的角色实现了转变,由原来社会管理的“包办人”,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为群众、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服务。同时,海沧居民逐渐形成共识,即“我们的家我们建”,共同参与才能共享成果,群众的公民意识得以提高,参与能力也不断提升。 

      从女性社区参与建设的意识看,女性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能够把自身的社区参与和履行公民的权利义务和维护社区居民的权利联系起来;具有较高的性别意识,有强烈的利益诉求、参与感强。从女性社区参与的主动性看,参与中能够从女性立场出发考虑社区治理问题,关注女性群体利益的实现。从女性社区参与的动机看,女性与男性相比,更多的将社区参与作为提升自身社会地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不同文化层次的女性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取向,按照马斯诺需求理论的解释,文化层次越高,动机越偏向于赢得社会尊重、实现自我价值。从社区居民对女性的接纳度看,社区居民更容易接纳女性在社区工作的主导作用,社区工作的重头戏就是与人沟通,由于女性在参与社区建设时,大多数人可以体现出工作细致周到、积极主动、和风细雨、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更能够取得大多数居民的认同感。从女性的自身特点看,女性富有爱心,更具人文关怀,在生活中作为妻子、母亲、女儿、儿媳,身兼多重角色,肩负家务劳动、抚育子女的多重压力,但仍然热衷于社区建设,她们凭借自身优势在参与社区管理、改善民生、提供社区服务、丰富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反映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让女性参与社区事务由“单行道”变为“立交桥”,妇女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女性个体和社区整体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