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从“网格化”到“微自治” ——海沧区人大助推“美丽兴旺”建设纪实

24.07.2014  16:26

厦门市海沧区兴旺社区成立于2007年1月,主要是出于对配套新阳工业区的服务需求,社区内居民大多数是外来购房、企业员工和安置户。成立初期,社区基础设施不足、治安混乱、环境恶劣,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现在,当你走进兴旺社区,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新画卷: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优美的小区,幸福洋溢在居民的脸上,楼门邻里之间到处律动着和谐之音。兴旺社区也成为了厦门推行新社区治理模式的典型示范区,先后获得省、市“文明社区”、省“先进示范社区”、“五星级信息化社区”等许多荣誉。在这巨大转变的背后,既有区、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也饱含着海沧区人大的监督推动、区人大代表的积极作为……

网格化”管理:延伸服务触角

为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创“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2年7月,海沧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推进我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区各社区推广“四化”(责任网格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建设。

兴旺社区积极行动起来,一步步朝着“四化”要求的方向改革。首先,按照“街路定界、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思路,以小区、楼栋为单元,将社区划分为9个网格,实现网格全覆盖,并把各类具体的服务管理事务全部融入网格责任区。其次,在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管理员,实行一人多岗、综合管理,还在社区老党员、居民小组长、物业管理人员等人群中发展网格助理员和网格志愿者,协助网格员开展工作。再者,进一步加强平台信息化建设,在网格员入户收集“人、事、地、物、组织”等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数据库,以及时掌握社区人口、计生、综治等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街道层面的网格化指挥平台建立后,这一功能更加完善,同时促进了一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如2013年7月,兴旺社区网格员池爱珠下班回家,刚出社区大门,就看见路边的一个窨井盖破碎了。池爱珠掏出随身携带的定制手机,“咔嚓”一声拍了一张照片。随后,她打开手机上的“掌上网格”软件,输入“新光路284号门口有一窨井盖破损”,并上传了刚刚拍下的照片。很快,街道“网格110”指挥中心接到信息,立即将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在兴旺社区推进“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以及区人大相关工委多次前往调研指导,积极推动兴旺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兴旺社区是典型的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但相关文体活动场所缺乏这一特点,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强力督办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新阳文体活动中心的议案”,在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努力下,用地面积164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总投资22275万元的新阳文体活动中心已动工建设,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

网格化”管理加强了区、街道和社区的三级联动,极大改善了兴旺社区以往管理分散、粗放的局面,有效将社区服务纵向延伸到底。然而,依然没能完全摆脱传统社会管理的模式,居民自治的热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下一步,该怎么做呢?海沧区人大的领导不禁陷入了思索。

微自治”治理:从“管控”到“自治”的转变

2013年7月,厦门市委在厦门发展进入新阶段做出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重大决策部署,确定了“共同缔造”的理念精神。与之相对应的是,兴旺社区被确定为全市8个市级试点社区之一,并作为市委王蒙徽书记挂钩联系点。

海沧区人大借助这一新的契机,先后组织一系列对不同对象的意见征集活动,多次组织代表及相关政府部门视察兴旺社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情况,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做到要知情、要共谋、要参与、要监督、要满意。同时在兴旺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有关部门积极解决兴旺社区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经集思广益,以区人大代表、社区书记兼主任的许敏芳为代表的兴旺社区“两委”班子立足实际,积极打造社区“微自治”品牌,坚持从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做起,通过改善环境、建立组织,让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具体是做到“五微”:一是发展社区“微组织”。建立了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特色之家”等17个社区“微组织”,通过举办自治议事、广场舞等各类活动,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业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二是征集群众“微心愿”。通过社区民声倾听室热线、民情调查队入户访查征集、社区网站留言板等渠道和形式,广泛征集群众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三是处理社区“微事务”。组织网格员定期与不定期深入网格排查各种不和谐因素,开展无讼社区创建工作,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四是共建社区“微环境”。从居民意愿和需求出发,在社区共同建设“知心亭”、“圆梦廊”、“文化巷”等公共空间特色点,组织开展微笑邻里、共驻共建等公共文化活动,促进邻里交流,变生人社会为熟人社会。五是引领社区“微政治”。实施党建保障行动,社区党组织持续开展“两访三个一”(干部公开接访社区群众、深入走访社区家庭;党员每年作出一项服务承诺、参加一次志愿活动、帮扶一户困难家庭)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微自治”治理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桎梏,激发社会多元参与,让居民自治真正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美丽蜕变:“烦心亭”变“知心亭

知心亭”最初是供社区居民聊天谈心的一处普通休闲场所,因风吹日晒,逐渐出现柱子掉漆、天花板落灰等现象,由于无人整治,不仅导致居民没了聊天休闲场所,还形成了小区环境死角,让居民十分烦忧,成了“烦心亭”。“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后,多位居民提出要对亭子进行翻修。社区居委会召集网格员、小区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经过四、五次协商后形成了最终翻修意见,并将亭子命名为“知心亭”。确定翻建方案后,小区居民参与热情更加高涨,包工头小李提出自己负责全部翻建资金,再同小区两名粉刷工一起完成;有的居民则提供油漆、木料、刷子等工具。翻修完成后,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建“知心亭”管理小分队,参与“知心亭”日常维护。现在,“知心亭”已成为小区居民泡茶、聊天、谈心事的好去处,减少了邻里矛盾,居民生活更加其乐融融。

类似的例子在兴旺社区不时上演,很多居民都感受到了社区的变化,甚至说兴旺是“一周一小变,一月一大变”。在“美丽”的现实面前,群众由“观望”到“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由“管控”到“自治”,邻里关系由“你我”变“我们”,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每天都在兴旺社区演绎着,为“美丽厦门”新添了更多的内容与期待。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