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县持续探索林改:敢为天下先 青山变金山

28.07.2017  16:07

   【“武平林改十五年”系列报道之四】

梁野山景区

  武平县地处闽西革命老区,土地面积2630平方公里,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林业大县。15年来,武平一直秉持着“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自我革命精神,从“四权”“三率先”到“两统一”,持续为全国林改探路、拓路。

  武平林改是现实问题倒逼出来的。本世纪初,林业发展“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等“五大难题”困扰着武平,这在当时也是全国林业的普遍困境。

  “五难困境”,根在集体林权制度。为了破解这个难题,2001年6月,武平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选择捷文村为试点,把集体林均山到户,颁发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随之形成了以“四权”,即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武平林改模式。这个做法在当时既没有上级授权、也没有法律依据、更没有经验可借鉴,武平全县上下压力巨大。

  在这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调研,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历史性决定,为林改一锤定音。

  武平林改经验由此逐步向福建全省、全国铺开,武平最早提出的“四权”等林改模式被吸纳进中共中央、国务院2008年6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成为国家林改举措。

  从武平出发,中国林业走上解放农村生产力、激活林农积极性、建设美丽生态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希望之路,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又一场伟大革命”。武平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林改第一县”的美誉。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武平林业发展又遇到“评估难、担保难、收储难、流转难、贷款难”的“新五难”问题。“新五难”的突出问题在产权交易制度。对此,从探路到拓路,武平再一次以自我革命精神创造性地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盘活了林农资产,实现林业发展“有钱投”;率先探索商品林赎买,通过赎买、租赁、置换等方式,让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绿色不动产”;率先探索兴林扶贫,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林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

  武平15年来的改革探路,用实践作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和“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科学决策。

  今天的武平,生态更美、百姓更富了。15年来,武平县造林面积71.5万亩,超过林改前25年总和,2016年的森林覆盖率达79.7%,被评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全国绿化模范县。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万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增加了8.1倍。

  今天的武平,发展更快、社会更和谐了。15年,武平县财政收入增长近10倍,原先的国定贫困县首次跻身“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

  发展没有终点、改革永不停步。武平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及本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以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中再创佳绩。(作者陈厦生 系中共武平县委书记)

   武平林改十五年”系列报道:

   武平推出林改十五年专题片:潮起武平 绿色崛起

   探寻武平集体林权改革之路:从首创林改到绿色崛起

   汪洋:推广福建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 促深化改革

   相关新闻: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确权发证基本完成

   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福建武平召开

【责任编辑:施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