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器官捐献外来务工者居多 公众对器官捐献有误解

26.10.2015  16:07
厦器官捐献外来务工者居多 公众对器官捐献有误解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近年来在厦器官捐献出现怪现象,捐献者多为外来务工者,图为器官捐献者家属签字(资料图厦门市红十字会供图)

  10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爸爸不行了,我愿意把他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

  本月17日晚上9点多,在厦门市第二医院手术室外,从贵州来厦打工的小穆,红着眼睛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手术室内,他51岁的父亲穆玉强,因哮喘病发作抢救无效,再也没能醒来。

  但穆玉强捐赠的肝、肾,将让3名与死神抗争的重症患者重获生存希望;他捐出的一对眼角膜,也将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这天,他成了厦门2015年第三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也完成了自己涅槃般的“生命延续”。

   故事1 一个淳朴善念 捐器官义助5人获新生

  因为弥足珍贵,被捐献的器官一直被誉为“生命的礼物”。而搭起死亡的悲痛和新生的喜悦之间桥梁的,是一个家庭的无私善念义举。

  小穆与妻子在厦打工,一家四口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今年8月,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父亲看我们又打工又带小孩挺辛苦,说要来帮忙带孩子。”小穆说,父亲从小就有哮喘病,近几年病情日渐加重,时不时便会犯病,他们一直都劝父亲在老家保养身体。但今年9月初,父亲还是来了,不仅帮忙带小孩,还会去附近工厂打零工,说要存钱给孙子们读书。

  10月15日白天,穆玉强到一处工地帮忙搭脚手架,当晚10点多在家突发哮喘晕倒。虽经120紧急送医,却丧失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父亲临终前,此前未接触过器官捐献的小穆和家人,经慎重考虑,决定捐出父亲的器官。“我们希望父亲的器官,能够帮助到其他病人延续生命。”小穆说,父亲生前一向乐于助人,他相信,如果父亲知道自己能帮到5个人,也会感到开心的。

   故事2 一种无奈煎熬 不怕花钱就怕苦等器官

  据厦门市红十字会数据显示,2014年度整个厦门地区完成器官捐赠登记共153人;2015年度,截至昨日登记123人;从2007年至今,总共捐献成功为13例。但这相比于庞大的器官需求,仍显得杯水车薪。

  据介绍,厦门30个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中,仅1人能如愿得到移植。每天,他们忍受着病痛折磨,也焦急地等待着匹配的器官。“每天,都觉得像有把刀在割我的肝一样,痛得想死。”潘福躺在病床上,用手按着自己的肋部,肝硬化已经折磨了他两年。“我都不知道我弟媳是怎么扛过来的。她和我说,给老潘治病多少钱都舍得花,就是每天等着有没有合适肝源,这精神折磨她受不了。我眼看她的头发都白了。”潘福的表姐说,在厦门,能做肝移植的医院有两家,他们都排了队;但医生也说,如果能在一年内找到匹配的肝源,那算是非常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