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评默克尔访华:为德中关系注入新动力

08.07.2014  21:21

7月7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中新社发 刘震摄

7月6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访问中国,成都是其访华的第一站。图为默克尔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合作论坛上致辞。中新社发安源 摄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记者彭大伟)德国总理默克尔再度访华,既与中国领导人开展广泛交流,也签下经贸、航空、生态环保等多项“大单”。德国媒体指出,此访为德中关系注入新动力,有助于继续保持德中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德国《世界报》的相关报道便直接以《在中国签下数十亿欧元大单》为题。文中指出,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是观察默克尔此访最重要的角度,7月7日默克尔和李克强共同见证了6份经济协定的签署,涉及大众、汉莎等企业,金额超过20亿欧元。

德国《明镜》在线表示,每一次访问中国,默克尔都会对中国政府为13亿人民所设计的新生活留下深刻印象:从机场、公路、学校,到自来水管网、发电站,再到近年以来对环保的重视。

几乎与欧洲以外的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德国都没有建立类似与北京这样如此紧密的关系。”德国之声记者冯海音(Matthias von Hein)撰文指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德双方已举行四次高级别会晤:先是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次访德,之后是今年3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来访,现在是德国总理访问北京,而在今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将在柏林举行政府间磋商。除此之外,还有几位部长的出访,“除美国外,德国还没有与任何一个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保持着如此密切的联系”。

德国之声援引德国驻华商会发表的最近一次调查结果表示,将近一半的德国企业坚信,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有所改善。在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看来,不久前一些专家提出摆脱中国经济的呼吁已失去了现实意义。

对于中国深化改革、调整升级经济结构为德国经济界带来的挑战及机遇,德国媒体表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信心有所增强,但同时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在经历了长期停顿之后,德国今年一季度出口猛增9.8%。德国之声引述德国工商大会预测数字指出,2014年全年向中国的出口总额将增长8%。

德国之声指出,德方尤其在复杂棘手的环境领域如空气、水质以及土地污染方面看到商机,“德国工商大会尤其看好在汽车配件、机械以及环保科技领域的机会”。

德新社援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rg Wuttke)的话指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中国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了初步的改进,使这一封闭的领域有所开放。“新领导层知道,其成功取决于如何全面和快速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而这只能通过加强竞争和透明度才能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