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专家共同纪念《近思录》成书840周年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武夷山11月15日电 (记者 龙敏)朱熹第二十六代孙、台湾知名学者朱高正15日在福建武夷山表示,《近思录》是两岸同胞重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终南捷径”。
1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台湾朱子研究协会等主办的纪念《近思录》成书84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在武夷山举办,台湾朱子研究协会会长潘朝阳、台湾知名学者朱高正等共同探讨“《近思录》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近思录》是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谦在武夷山寒泉精舍合作,从北宋“道学四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理学经典名著,被国学大师梁启超列为国学必读书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严佐之介绍,纂于840年前的《近思录》,原本只是朱、吕为僻居穷乡的读书人提供的一部理学入门读本,却不想被后世学者一步步发掘出潜藏的巨大学术价值,并最终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古代主流学术思想的经典之一。
严佐之说,历代《近思录》续编、补编、仿编、注释、集解、札记等后续著述,总数多达百种以上,此外还有古朝鲜、日本学者的注释讲说著述百余种。
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会长潘朝阳指出,《近思录》影响力巨大,不仅在两岸,还影响了朝鲜半岛、日本学界八百多年,并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传入欧美等地区。
持续挖掘《近思录》学术思想价值以及弘扬朱子文化成为两岸与会专家共识。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认为,串起七百年理学史的著作《近思录》,对复兴儒学、传播儒家精神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长久影响。
朱高正也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光靠经济建设不足以保证后继的可持续发展,在关键时刻应抢救被冷落疏忽的优秀传统文化,恢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当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亦在武夷山举办《近思录》新书发布会,并向朱子故里武夷山市赠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