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垃圾桶减半后依然有序说明了啥?
短短两个月不到,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垃圾桶足足少了83个,剩下的46个垃圾桶,数量还不到原来的四成。这只是全上海的一个缩影。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获悉,今年以来,上海加快优化调整道路、公共广场等区域废物箱,多个行政区公共区域的废物箱数量相比以前减少了近一半。公共区域的废物箱短期内锐减,会不会让许多市民和游客不适应?记者昨天下午走访时,却没有看到明显的脏乱差。记者在一处垃圾桶前蹲守了15分钟,扔垃圾的路人不下四五十个,所有人都走近了垃圾桶才扔。(6月21日《解放日报》)
要促进城市更加文明,促进垃圾分类更有效地进行,看来与垃圾桶数量的多少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是和市民以及游客的个体素养息息相关。如果遇到不文明的人,即使垃圾桶就在身边,他们的垃圾也不一定投放到指定的地方;相反,大家文明素质提升了,即便是垃圾桶减去一半,大家也没有觉得什么不方便。就如记者调查的那样,询问游客是否觉得垃圾桶少了不方便,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感觉少”“挺方便的”。
大街小巷设置垃圾箱,是为了给投递垃圾提供有效的场所。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显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家在公共场合产生的垃圾,会主动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有的还会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志定点投放。就如上海的长宁区、静安区的道路、公共广场上的废物箱从原来的3000多个减少到1000多个,杨浦区相关区域的废物箱则从原来的2000多个减少到800多个。道路均未现“脏乱差”,绝大多数游客都主动将垃圾丢入了桶中。这就充分说明,要提升城市的文明品质,不能单靠设施投入,而是要在市民的软实力(文明公德)上夯实基础,这样,城市才会更加文明向上。
公共文明设施的投放虽然说本着方便群众这个出发点,但是也要科学测算,详细规划。就如这大街小巷的垃圾桶,人流量多的地方不妨多设置几个,容量可以相对大一些,对于垃圾分类的设置也要更加醒目一些,这样,对于行人文明投放垃圾,也是无声的提醒。对于人流量少的地方,不妨换一种角度来布局,这样更能推动行人文明素质的再提升,同时还能确保在废物箱减少的趋势下垃圾的分类质量不断加强。
总之,要提升城市的文明环境,有效地促进垃圾分类有效开展,上海通过垃圾箱减少的方法为垃圾投放合理布局,既考验了城市在公共卫生设置上的精准效能,又考验了市民素质,如此“一桶多意”的文明考题,既带来了规范有序的答案,又见证了城市文明的含金量。岂不更好?(福州文明办 胡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