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上下发功夫

18.06.2019  16:12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近日,各种各样的垃圾分类知识在成都人的朋友圈热传,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热情也一路高涨。垃圾分类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日益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热点,成为引领绿色生活的一种新时尚。(6月17日《中国文明网》)

  垃圾分类简单四个字,但事关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垃圾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无论是对于人们生活,还是对自然环境都贻害无穷,后患无穷。这种危害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每个人都能直观感受到的现实。正因此,做好垃圾分工作需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更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同频共振的合力。

  垃圾扔掉是有害人类的废物,利用就是有益人类的资源。垃圾分类就是要让垃圾由废物转变为资源,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从源头做好“转变”尤其重要。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完善垃圾有偿回收制度,通过“政府之手”加“市场之手”双向发力,使垃圾有偿回收点进企业、进社区、进小区、进农村、广覆盖,让民众可以非常便捷地将垃圾兑换为钱物,使垃圾分类能够为民众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这将从根本上激励民众主动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有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运行。

  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除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基本上都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比如,废纸、饮料瓶,香烟盒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有价值资源。我们每天扔出的垃圾,其实许多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在居民垃圾分类这个源头上没做好,使得垃圾没能从源头上得到有效价值“转变”。就说香烟盒,看似一个小小的纸盒,却包括三类资源:外包装可做为塑料回收,盒子可做为纸张回收,铝箔则能做为金属回收,将其分类好卖给垃圾有偿回收机构,就能兑换相应的钱物,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

  现在的垃圾回收利用,往往都是在一堆垃圾中进行再次分拣,再分拣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居民从源头上对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就能将这些问题有效化解。可是,由于现行的垃圾有偿回收制度不完善,垃圾有偿回收站点并没有形成居民居住区的有效覆盖,居民如果想将垃圾兑换成钱物,必须要将垃圾运到市场上的垃圾回收摊点,而这样的摊点不但非常少,而且多处于城市偏远地带,给民众有偿兑换垃圾造成极大不便,加之垃圾兑换的钱物很低,大大削减了居民有偿兑换垃圾的积极性。

  从源头上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应在“要我分类”的被动性,向“我要分类”的主动性上下功夫,建立完善垃圾有偿回收制度,就是在“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上精准发力。如果垃圾有偿兑换点就在居民家门口,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拿到兑换点卖掉,获得相应钱物,由此聚少成多,垃圾有偿兑换给居民带来的收入就很可观。由此必将大大激励居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性为,由“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从源头做起,把垃圾分类做好,从源头上将垃圾转变为资源,既能大幅减少垃圾总量,又能促进垃圾的合理利用,更能推进整个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每个人都会从中获益。(龙岩文明网 孙维国)

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
  垃圾因人类生产生活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文明
让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开启“文明时代”
  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