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执法、司法和理论界人士热议四中全会公报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 题:奉法者强则国强——立法、执法、司法和理论界人士热议四中全会公报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在立法、执法、司法和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必须将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向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不断迈进。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将‘依宪治国’提升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明确了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基石作用以及优先性,彰显了宪法的权威性。”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要坚持和实现依宪治国,首先要不断培养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宪治国的理念,以保证宪法在治国理政中切实得到实施。
一个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是百姓共同的期待。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俊认为,全会公报中关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这一表述,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是铲除“拍脑袋决策”“一言堂做主”等权力越轨乱象的“法治利器”。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在郴州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平看来,这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报中对于司法公正的表述让很多专业人士充满期待。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的女检察官韩秀鸿说:“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希望这些要求可以更具体、更细化。”
河南省开封市公安局执法监督支队民警曲全魁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他表示,希望加强对不同警种民警的培训,在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对口法律知识,从而以较高的业务素质保障办案质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主任施杰说,一旦发生司法权滥用,不但会使普通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还会伤害法律的权威。他希望国家可以尽快完善落实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就必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公民法治观念,公众人物应起到表率作用。”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侯西勋说,同时,法治宣传也应更丰富多样,用文学艺术作品等去教育、感化人。
“现在农村一些地方的法治观念还比较薄弱,这更需要加强普法教育,建设起更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发挥好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说。
四中全会公报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论述,让海口中院法官吴剑平深感振奋。他说,如果司法人员不公正办案,甚至破坏法律,群众就会对法律不信任,就会信“访”不信“法”。“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必须教育和用制度约束司法人员带头严格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审案、判案,让审理者真正负起严格办案的责任。”
“司法人员管理这个‘牛鼻子’牵好了,法官、检察官才能真正发挥好正义守护者的作用。”常年在一线办理案件的海口市检察院检察员孙吴迪对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感触颇深。“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和检察官,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司法职业化水平。”孙吴迪说。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南昌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顾兴斌认为,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现实都一再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颜三忠说,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依法治国进程,形成举国上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立法处处长徐华认为,四中全会提到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提了很多新的改革任务,推进过程中将会碰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更要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和法治改革的领导作用。(参与记者徐硙、邹伟、涂铭、王海鹰、詹奕嘉、陈文广、刘翔霄、王井怀、李丽静、郑昕、傅勇涛、赖星、许雪毅、吴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