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名村里长:水有源,树有根

15.06.2014  22:53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同名村里长:水有源,树有根

  记者 杨伏山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三百年前的开基祖先世员公来自福建漳州龙海锦湖村。”台湾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里长郭添贵15日站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的发言台上如是说。

  同叫锦湖,一个在海峡东岸的台南市,一个在海峡西岸的福建漳州市。这是众多两岸同名村镇的一个代表。据统计,台湾民众的祖籍地在福建的多达83.1%,闽台同名村镇共有2693个。

  “同名村镇”是指台湾一些村落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历史上,台湾和大陆两地民众互有迁移,其中以闽粤汉民移居台湾为多。先民到台湾后,聚族而居,把自己在大陆的祖籍地地名、宗祠名、寺庙名等作为在台湾新聚居地的相应名称,并沿用相同堂号、传世辈字序列。

  本届海峡论坛再次举办“同名村、一家亲”联谊活动、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有台湾同名村镇乡亲约380人与郭添贵一同前来,赴福建各地的同名村镇探亲谒祖、修撰族谱、考察交流、续缘联谊。

  郭添贵以两岸“同名村”代表身份参加论坛大会,并在论坛大会上发言,“我感到万分的幸运”。

  锦湖里在台南市北门区东北的地方,是北门区最偏远的一个部落。在论坛大会上,郭添贵不忘借机“推销”锦湖里:我们的村里不大,只有449户,人数1348人,但是我们的村里面物产丰富,欢迎好朋友来观光品尝。

  两个锦湖,分处两岸,却是一样的物华天宝,一样的乡音乡情。

  “我们两个锦湖同祖共宗,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连结,有共同的历史,有共同的文化。”郭添贵在发言中感言,“虽然我们分处两地,但是我们对祖先的发源地、宗亲的思念从来没有断过。

  这几年来,两个锦湖常来常往,联谊交流,共同续写族谱、修葺宗祠、修造祖墓,增进了割舍不断的骨肉情谊。

  “回到我们祖先出生地,就像游子在外回到温暖的家,与分离的家团聚叙旧,感情日益增厚。”郭添贵已多次回乡拜祖。

  这一次,他把儿子也带来了。郭添贵说,儿子是第一次到大陆,“我准备明天带儿子回大陆祖籍地锦湖探亲祭祖,认祖归宗。我想让他知道‘亲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的道理。

  “我希望不仅我们这一代,还要让下一代,世世代代都能追宗认祖,都能记住我们同祖脉同源。”郭添贵的话道出了许多台湾乡亲的心声,“衷心地期盼两岸敦亲睦族、光宗耀祖,衷心期盼两岸一家亲、和谐共同发展,我们都是一家人。

  水有源,树有根,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传统。主持此次论坛大会的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热情回应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宗亲,期待两岸各姓氏宗亲、各同名村里,加强交流,共创美好前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