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新闻眼2)海峡论坛的变与不变

15.06.2014  17:59

不断挖掘两岸人民诉求,不断创新展会形式,让海峡论坛在六年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变的是形式,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海峡论坛促进两岸民间"大交流、大合作、大深化"的不变宗旨。

14日上午举行的两岸特色乡镇农业产业对接会,是每届海峡论坛的规定动作。而今年到会的330多名两岸农业专家、农民代表中给人最明显的变化是新面孔多了、青年人多了。 (黄华康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年轻化的现象非常明显,你们可以看到,我们这一场大概三分之二都是35岁以下的代表。) 一个常规的农业交流今年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主办方说,这得益于对接项目的选择,更多富有科技化、电商化、标准化的农业项目,让新一代台湾农民兴趣多多。 (刘宇峰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是因为(论坛)已经从过去的政策层面到一些产业层面,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所以这是吸引年轻人参与这项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颜峻瑜 台湾南投县埔里镇大观园农场场长:我们不用对新的市场比较茫然,透过对接会可以跟他直接比较深入地交流,然后就可以谈出一些合作的契机。) 海峡论坛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其实质是论坛组织者始终捕捉两岸民众关注的焦点,与时俱进:本届论坛新增了海峡论坛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海峡茶会等三项活动,让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拓展到更多领域;青少年成了本届论坛的最大主角,各论坛都有两岸青年才俊参加,而海峡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等新形式,也在全力吸引两岸青年参与盛会。 (陈玲 第六届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会让更多两岸的民众来参加他们喜爱的这些活动,不管两岸关系如何发展,这个论坛还是秉持第一届开办以来的这种理念,会继续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