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案例----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
按: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以个体户且无需外资备案进驻基地,放宽台湾个体工商户经营限制等措施,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探索新模式。
2015年6月起,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投入运营。出台专项扶持发展政策,从土地供给、融资服务、经费支持、住房保障、便利往来、服务体系建设及本土人才培养开发等方面予以支持。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以个体工商户且无需外资备案进驻基地,放宽台湾个体工商户经营限制,鼓励境内自然人与台湾企业、个人合资、合作创业,设立青年创业引导基金,配套天使基金、公益孵化器及政策资源,聘请两岸创业专家成立创业青年辅导导师团队,培育并形成自贸试验区独具特色的创业环境。先行先试扩大对台交流合作领域,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共谋共建
1.凝聚两岸携手发展新合力。充分发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创新机制和对台优势,统筹协调政府、企业、协会、学校等各方资源,与台湾相关协会、中介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接台湾青创总会、台中中青网络协会等台湾青年团体,共同商讨符合两岸青年需求的建设方案,形成两岸携手共同谋划、共同发展的新合力。
2.构建两岸产业合作新机制。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两岸交流机制,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的目标定位,探索两岸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共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合作模式和新平台。与台湾逢甲、修平、中兴等大学合作建设大学实训基地,台北大学“北大创业家”和大叶大学“创业圆梦协会”在基地设立加速器,让台湾青年实地充分了解基地就业政策和环境,寻找创业创新切入点,积极营造更加深厚的两岸青年相互切磋、互相竞赛、互相成长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创新模式,共同培育
1.培育发展新业态。发挥海沧台商投资区产业优势、对台合作交流优势和台湾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优势,制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相结合,以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先导产业,专注于o2o电子商务、高科技文化游乐、创新金融、文化创意、互联网农业等五大行业板块,推进项目聚集、资源聚集、产业聚集,通过信息化引领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
2.打造“一基地多平台”新模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在自贸试验区和台商投资区内的青创基地,同时享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改革红利和台商投资区一流的营商环境。依托全国设立最早的海沧台商投资区对台交流的新平台,按照“统筹规划、滚动发展、辐射带动”的思路,分期实施基地建设。依托自贸试验区海沧园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中心、大曦山公园、青礁村院前社,打造孵化、创意、体验和社区等平台,形成“一基地多平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思路,建设RQ众创空间、海峡文创意库、腾邦欣欣两岸旅游电商产业园等一批极具“台味”的平台载体,各运营主体独立运作、联动发展,加快探索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领域和新平台。
(三)创新试验,共聚优势
1.推进制度创新。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突出对台特色,在三创基地率先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以个体工商户无需外资备案进驻基地、放宽创业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限制、鼓励大陆创业者以自然人身份与台湾企业和个人合资、合作创业,对台湾企业高级职员在项目申报及入出境、促进两岸人才互相流动给予便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基地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同时基地实施“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实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备案管理,推行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方便两岸青年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提交注册申请。
2.推进政策创新。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建设工作方案》、《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创业就业实施意见》、《引进台湾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驻基地的企业和创客可以叠加享受相关政策。对两岸创业者从开办补助、住房补贴、租金补贴、贷款担保补贴等方面提供扶持,台湾青年还可享受额外的特殊政策。其中,贴息贷款、融资担保、团队建设支持等都按目前全国最优惠政策设计,土地供给保障、购房积分贴息等政策属福建省率先试行。两岸青年可以享受到低投入、高起步的创业政策。
3.配套服务创新。充分依托海沧台商投资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基地提供百兆光纤的高速网络,免费WIFI全覆盖,提供专业化管理运营的创客公寓,设有休闲咖啡、特色餐饮及便利商店,交通、教育、医疗、休闲娱乐设施近在咫尺,为两岸青年提供便捷舒适的创业条件。一是提供集聚台湾元素的创业服务平台。由台湾毕马威等机构设立的“台企快车服务中心”、“两岸产业搭桥中心”入驻基地,免费为台湾青年入驻提供工商注册、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二是设立以台商基金为主的融资平台。台湾蓝涛亚洲鼎力加盟的台商转型基金首期募集5亿元人民币,李开复指导的创新工场二期人民币基金即将进驻;率先成立由15名两岸知识产权领域知名人士组织的两岸知识产权智库,出台片区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帮助两岸青年运用知识产权评议手段研判产业技术趋势、创新发展机遇。三是成立以台湾知名创业导师为首的导师团队。首期18名(台湾人士2名)两岸著名企业负责人、两岸行业精英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辅导,定期举办两岸青年创业培训与交流活动,为两岸青年创客提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支撑服务。
二、实践效果
自6月16日基地设立以来,已引进了海投集团、赢时代、腾邦国际等多家运营商,与台湾修平大学等3所大学签订实训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两届“创客·逐梦之旅”——台湾青年赴基地实践活动,共有79人次参加。
截至9月30日,已有135家企业申请入驻,46家通过审核并已完成注册,注册资本2.33亿元。已进驻办公34家,其中台资24家、占70%以上,台籍股东及员工超过50人,移动互联网、文创设计、O2O电子商务、创新金融等先导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紧细化落实已出台各级政策措施,让两岸青年便利了解、使用、获得政策扶持。
(二)加快推进“一基地多平台”载体建设,确保基地核心区RQ众创空间2015年12月完成招商进驻,腾邦欣欣两岸旅游电商产业园2015年11月改造完成,自贸创新园一期2016年9月投入使用。
(三)加大宣传推介,发挥“台企快车服务中心”、“两岸产业搭桥中心”等资源优势,让更多两岸青年及时了解基地政策举措、发展环境、投资创业机会。
(四)加强交流合作,依托台湾青创总会、台北大学“北大创业家”和大叶大学“创业圆梦协会”等平台,继续组织台湾青年、大学生赴基地实践实习活动,组织大陆青年赴台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