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坚持“五大发展” 大力推动“三个转型”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沈彦彦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余庆东)东坑湾碧蓝的海面,倒映出建设中的马新大桥的雄伟身姿。98米高的大桥主塔下,横跨两岸的斜拉桥面已经铺上了乌黑的沥青,站在这里往东看,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如火如荼的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尽收眼底。
这里是翔安,也就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厦门“东部市级中心”的所在地。
一辆辆重型机械,还在向这里集聚,林立的塔吊下,定格出一幅幅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生动画面。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翔安发展的定位和要求,翔安区委、区政府认真审视、深刻认识该区在全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与此同时,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平台来思考谋划翔安新区的长远发展,梳理完善各项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发展的思路、战略和举措。
从大帽山到东坑湾,从刘五店到大小嶝海域,处处激荡着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引领下科学跨越发展的豪情壮志。如今站在“十三五”的历史节点上,回眸往昔,没有人不心潮澎湃。这座美丽的滨海新城,还将坚持“五大发展”,大力推动“三个转型”,在用共同缔造理念建设“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征途上大踏步迈进。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得海绵城市和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双试点的新城区,如今,它的每一分变化,都打着“绿色发展”的印记,保护山体、溪流、通廊,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高新节能的生态城区。而深藏在翔安土地里的一条条密集的现代化综合管廊,也勾勒出翔安新城建设的崭新思路。
1、城区美 宜居新城加快崛起
13.5公里的翔安大道旁,越来越多的高楼巍然挺立,多年前翔安“有区无城”的历史已被改写。翔安的构想是,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城区综合功能,积极承接岛内优质资源和城市功能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建设一座“见所未见”的美丽新城。
近年来,翔安主动对接跨岛发展战略,以产城融合为方向,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开发原则,加快推进翔安新城规划建设。同时推动翔安新城中心区、新城核心区城市综合体、商业商务、房地产和公建配套项目的建设,建设翔安区级中心,推动新城各片区连片发展。
可以看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翔安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全市的“一盘棋”中。这几年,翔安围绕着生态都市农业区、现代工业园区、东部市级中心城区、两岸合作示范区等四大功能区的发展定位,统筹推进镇街差异化协同发展。
省市重点项目,越来越多地与翔安“牵手”。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翔安主动对接翔安机场建设,配合做好海域退养及工程施工。此外,他们还将大力推进轨道3号线、福厦高铁、第二东通道、翔安机场快速路前期工作,重点突破滨海东大道、海翔大道、翔安南路等征拆瓶颈,持续推动翔安大道沿线互通及跨线桥完善工程,加快新城核心区“五纵五横”、翔安东路、美上路等区内主干路网建设,一大批“断头路”被彻底打通。
如今马巷镇何厝社区的陈家古厝每天都异常热闹,人们共同享受阳光下的休闲时光。不久前,包括何厝在内的翔安区3个村居被评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居。自《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以来,美丽乡村在翔安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翔安按照“一村一策”优化村庄规划,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完善村(居)公路、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开始羡煞城里人。
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数字,把翔安的产业发展,定格在时代的坐标上。2014年,该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增速全市第一。同样坐上全市“头把交椅”的,还有2015年翔安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