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坚持“五大发展” 大力推动“三个转型”

08.04.2016  17:58
  

  东坑湾碧蓝的海面,倒映出建设中的马新大桥的雄伟身姿。98米高的大桥主塔下,横跨两岸的斜拉桥面已经铺上了乌黑的沥青,站在这里往东看,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如火如荼的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尽收眼底。

  这里是翔安,也就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厦门“东部市级中心”的所在地。

  一辆辆重型机械,还在向这里集聚,林立的塔吊下,定格出一幅幅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生动画面。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翔安发展的定位和要求,翔安区委、区政府认真审视、深刻认识该区在全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与此同时,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平台来思考谋划翔安新区的长远发展,梳理完善各项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发展的思路、战略和举措。

  从大帽山到东坑湾,从刘五店到大小嶝海域,处处激荡着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引领下科学跨越发展的豪情壮志。如今站在“十三五”的历史节点上,回眸往昔,没有人不心潮澎湃。这座美丽的滨海新城,还将坚持“五大发展”,大力推动“三个转型”,在用共同缔造理念建设“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征途上大踏步迈进。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得海绵城市和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双试点的新城区,如今,它的每一分变化,都打着“绿色发展”的印记,保护山体、溪流、通廊,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高新节能的生态城区。而深藏在翔安土地里的一条条密集的现代化综合管廊,也勾勒出翔安新城建设的崭新思路。

  1、城区美 宜居新城加快崛起

  13.5公里的翔安大道旁,越来越多的高楼巍然挺立,多年前翔安“有区无城”的历史已被改写。翔安的构想是,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城区综合功能,积极承接岛内优质资源和城市功能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建设一座“见所未见”的美丽新城。

  近年来,翔安主动对接跨岛发展战略,以产城融合为方向,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开发原则,加快推进翔安新城规划建设。同时推动翔安新城中心区、新城核心区城市综合体、商业商务、房地产和公建配套项目的建设,建设翔安区级中心,推动新城各片区连片发展。

  可以看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翔安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全市的“一盘棋”中。这几年,翔安围绕着生态都市农业区、现代工业园区、东部市级中心城区、两岸合作示范区等四大功能区的发展定位,统筹推进镇街差异化协同发展。

  省市重点项目,越来越多地与翔安“牵手”。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翔安主动对接翔安机场建设,配合做好海域退养及工程施工。此外,他们还将大力推进轨道3号线、福厦高铁、第二东通道、翔安机场快速路前期工作,重点突破滨海东大道、海翔大道、翔安南路等征拆瓶颈,持续推动翔安大道沿线互通及跨线桥完善工程,加快新城核心区“五纵五横”、翔安东路、美上路等区内主干路网建设,一大批“断头路”被彻底打通。

  如今马巷镇何厝社区的陈家古厝每天都异常热闹,人们共同享受阳光下的休闲时光。不久前,包括何厝在内的翔安区3个村居被评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居。自《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以来,美丽乡村在翔安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翔安按照“一村一策”优化村庄规划,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完善村(居)公路、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开始羡煞城里人。

  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数字,把翔安的产业发展,定格在时代的坐标上。2014年,该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5年增速全市第一。同样坐上全市“头把交椅”的,还有2015年翔安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2、产业优 培育发展新动力

  火炬(翔安)产业区,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流水线正高速运转,这里,一向被认为是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风向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接市十大千亿产业链(群)实施计划,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成为近年来翔安产业转型的一条重要路径。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无疑是翔安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先进制造业,被摆上了翔安工业的醒目位置。这些年,翔安重点促进好利来、泰科、合联胜利等项目达产,推进电气硝子、联芯、天马微电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弘信柔性电路板、富承电子、永红电子等项目建设。

  细心的人们已经观察到,翔安提出的产城一体,实际上就是对现代服务业的热情呼唤。翔安不断推动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临空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促进现代商贸、文体旅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翔安,共同掀起一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浪潮。这些年,翔安密切配合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开发,依托厦门自贸片区、产业区、新城区等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临空产业、会议会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提升商业商贸、旅游休闲、文体健康、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

  有着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翔安,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创业、安居?答案之一,便是提升配套,而这也与当前翔安着力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3、百姓富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经济发展的回归点,最终要放到民生上。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让社区书院这一新生事物,走进了翔安村居民的生活。回首这些年,这里的社区书院建设,始终迈在全市的前列:他们开办全市第一个社区书院——云头书院,开办全市第一个文武社区书院——莲塘书院,开办全市第一个面向外来员工的社区书院——何厝书院,开办全市第一个个人书院——希元书院,并在不久前率先启动区级“流动课堂”巡回授课活动。此外,目前该区拥有的市级示范书院的数量(6个),位居全市之首。

  梳理这些年翔安出炉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可以看出,翔安正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主动作为,着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增强人民群众对发展成果的获得感。

  马巷镇滨安社区常常都能听到朗朗笑声,这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投用后,不断被老百姓点“”。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自选动作”,马巷镇优化组合原有的六个流管劳保服务站,新建7个规范化的便民服务中心后,35个社区的20万(包括外来流动人口)群众可以就近办理转产就业、民生保障、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目前,这一“片区+社区”就近办马上办的便民服务经验已经被全市推广。

  农渔民的“甜蜜”,则与翔安区大力推进的转产就业工作紧紧相连。2013年转产就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共实现转产就业23134人,各就业渠道在岗一年的巩固率都在85%以上。

  2014年、2015年,翔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市第一。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带来的强劲东风,一次次地拂动着翔安“生态兴区”、“绿色发展”的大旗。翔安走的,正是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科学发展之路。

  4、生态美 扬起科学发展风帆

  身披蓝羽的“最美水鸟”紫水鸡现身翔安区张埭桥水库,其鲜红小嘴不时啄食芦苇根部的画面,近日被央视新闻联播定格。根据爱鸟人士的观察,目前,至少有8只紫水鸡在这里栖息。吸引紫水鸡的,无非是翔安优美的生态环境。

  好消息总是接连不断,在环保部刚刚发布的“国家生态县(市、区)”名单中,翔安榜上有名。这就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努力,翔安正式获得“国家生态区”的称号。

  最近的翔安香山郊野公园,成了花的海洋。翔安区结合周边山体特征,推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园区及环园区周边建设石蹬道、块石山路等多种休闲步道,与此同时,亭台轩榭、香炉广场、南北山门、石雕长廊等,也成为这里的独特景观。类似的画面,在翔安区还有很多。翔安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制定生态优美行动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建立美丽翔安建设重点项目库。

  202平方公里生态红线,不仅画在规划图上,也时刻守护着翔安那一片片动人的翠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翔安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刻都没有停歇。现在很多人来翔安,目的仅仅是为了呼吸一口这里的清新空气,喝一口这里甘甜的清水。

  湛蓝的天空下,细长的碧水犹如一条蜿蜒向前的长龙,在郁郁葱葱的青草地里时隐时现。“九溪”这两个字,这些年频繁出现在翔安区有关部门的案头。不久前出炉的《翔安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作方案》已经明确:今年底,将完成九溪流域莲溪段及东溪翔安段的综合治理;明年底完成九溪流域上游的综合治理;后年底完成九溪下游和龙东溪翔安段的综合治理。

  坚持一张图纸管到底,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在这个背景下,一轮又一轮“生态优美行动”正在翔安不断铺开。(记者 王元晖 沈彦彦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余庆东)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