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诉讼“超级中枢”的养成之路
14.11.2017 15:33
本文来源: 法院
思考:案多人少怎么破?
思明区人民法院位于厦门市中心城区,长年以来收案数居高不下,2016年收案数已接近4万件。和全国各地许多基层法院一样,思明法院也曾面临案多人少的瓶颈。
“经过首批员额法官的选任,我院目前共有77名员额法官,包括法官助理、书记员在内的一线人员共177名,去年人均办案数达328.5件,已严重超负荷。”思明法院审判综合部门的负责人介绍。
案多人少不是新现象,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才是改革的重点。以往,法院都依靠“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来缓解工作压力,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只会不断加重法官的负担,却无法从本质上化解难题。对此,思明法院院长傅远平说:“我们要探索、创新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向改革要生产力。”
探索:从繁简分流开始
思明法院从审判辅助事务切入先行先试,在诉讼、执行方面不断深入,出台21项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四大诉讼程序并行的分流诉讼体系,走出了一条改革的新路径,更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2017年8月27日,刘成因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来到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为刘成提供了指导并评估了诉讼风险。经过一番考量,刘成选择了诉前调解程序。第二天,双方就在诉前调解员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
“以前打官司,经过立案、开庭、调解或判决,怎么也得个把月的时间,现在这么快就解决了!这得为法院点赞。”调解结束后,刘成兴奋地说。
思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立案窗口不仅负责立案登记,还身兼“导诊员”的角色,对案件进行把脉问诊,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宜的解纷程序。在探索繁简分流机制的过程中,思明法院逐步确定了民商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中的简单案件类型,在立案之初就形成了四轨并行的分流渠道,调解、速裁无缝对接,对案件进行层层过滤,49%的案件在前端得以分流。
为了让法官更专注于审判,思明法院与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在前期梳理、对接流程、对接规范的基础上,共同设立了“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全方位对接诉前调解、案件送达、证据调查、协助保全、执行等审判执行辅助业务。该中心成立以来,累计送达116547次,涉及案件22887件,送达完成率提升21%;调查398次,涉及案件5371件,调查周期缩短65%;进行集约查控74次,涉及案件6130件,保全查控周期缩短50%,有效剥离了审判执行的辅助事务,提高了审执工作的效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司法厅相继出台专门文件,向全国、全省推广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的“厦门模式”。
“拖欠了大半年的工资,申请执行后21天就拿到了,思明法院快执团队的效率真高!”阿才手拿工资兴奋地说。2017年5月19日,阿才和他的工友们到思明法院申请执行厦门某餐饮公司拖欠的8.3万元工资;6月7日,他们顺利地从法院拿到了足额的工资和补偿。这是快执团队成立以来快速执结的第一起工人讨薪案件。
2017年5月,思明法院启动了执行案件的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打破了原来执行案件“一人一案办到底”的模式,将执行局的干警重新“排列组合”,成立快执团队和普执团队。快执团队负责文书送达、财产调查、控制、划扣等前期的事务性工作,并负责简单案件的快速处理和无财产案件的退出;涉民生案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以及重大执行措施的实施,则由普执团队继续办理,集中火力实施拘留、搜查、腾房、移送追究拒执罪等措施,形成惩戒“老赖”的高压态势。
“立案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本市范围内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的查封、冻结;立案之日起30日内首次告知申请人案件执行情况。”这是快执团队对公众作出的承诺。成立以来,该团队共受理执行案件2903件,完成财产查控等常规工作的案件约2660件,已执结案件804件,实际执结449件,占同期实际执结案件的31%,实际执结案件的平均办案期限为20天。
耕耘:调解速裁满足多元需求
思明法院深刻地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公共服务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诉讼服务领域,需求一侧便是人民的多元司法需求,这意味着法院应首先关注群众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扩大有效供给。经过努力耕耘,该院出台了10多项调解速裁的实施细则和配套规定,形成了高效的调解、速裁供给格局。
2017年7月25日一早,小樱来到杨建伟法官调解工作室递交诉前调解申请书。原来,小明和小樱新婚不久就因
种种矛盾而决定离婚。双方虽一致同意协商离婚,但却因20万元彩礼而产生了矛盾,无奈之下诉至法院。根据案件的特点,工作室决定采用人民调解和法官调解“双联合”的方式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员发挥其“人熟、地熟”的优势,安抚双方情绪;法官则从法律的角度给出专业的意见,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在人民调解员和法官的共同配合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小樱当场退还彩礼12万元,并归还全部黄金首饰。
多年来,思明法院坚持多元共治、源头化解,依托诉调对接平台,强化诉调对接、调解前置等多项创新机制,将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物业服务以及诉讼标的额在30万元以下的简单合同案件关口前移,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联动调解,主动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司法保障的多元化解机制,与区司法局共同成立多元调处工作站,开展“五元”调解工作。另外,该院还参与组建22个特邀调解组织,搭建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一站式调处、物业纠纷诉调衔接机制、消费纠纷调处联动机制、保险纠纷四方确认机制、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在内的12个行业调处衔接机制,确保案件精准对口快速调处。2016年,思明法院被确定为福建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今年以来,思明法院又在纠纷程序的供给上狠下功夫,除了在民事调解速裁上为当事人提供多元选择,还在刑事、行政方面大力推动速裁程序,拓宽了解纷渠道。
2016年12月7日,思明法院正式实施《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行政案件速裁暂行规定》,率先在福建省内推行行政速裁机制。据行政庭庭长王叶萍介绍,适用速裁程序有三大优势,即快速、灵活、便捷,能够避免案件久拖未决,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办案过程也着力减轻各方当事人的讼累,让当事人一次到庭就可以完成诉讼。
2017年5月,思明法院又出台《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暂行规定》,从刑庭抽调若干名员额法官和辅助人员,组建刑事快审团队,审理简易公诉案件。
2017年7月13日,思明法院适用速裁程序集中开庭审理了6件轻微刑事案件。庭审中,法官仔细询问了被告人对犯罪事实、量刑建议及适用速裁程序的意见,也充分听取了公诉人、辩护人的意见。被告人最终陈述后,法官当庭宣判,6个案件从受理到审结仅历时24小时。
“简案快办、难案精审是设立刑事快审团队的初衷。”刑事快审团队的负责人介绍道,“现在快审团队已经步入正轨,速裁案件的案均审理时间约5日,100%当庭宣判,60%的案件在快审团队得以消化。”
在审判实际中,思明法院巧妙运用“法官智慧+信息智能”,在法官前期确定案件法律要素、统一案件裁判尺度、制作庭审模板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智能生成法律文书,帮助同类型系列案件统一裁判尺度,极大地提升了办案效率。
思明法院结合刑事审判特点研发“智行”刑事审判办案系统,系统可自动从检察院移交的起诉书中提取关键信息,智能生成案件数据库和与刑事审判相关的20种司法文书,准确计算刑期,通过流程图完整呈现案件各个审判节点的数据。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思明法院试行“交通事故智审系统”,创先采用庭审记录智能化、文书生成智能化、自动生成赔偿计算表等技术,文书撰写时间较传统方式可以缩短60%至70%。该院还在信用卡、物业服务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逾期交房等简单案件中积极试行表格式、要素式等简式裁判文书,不仅节约了文书制作时间,而且更清晰易懂、易被当事人接受。
破茧:成立诉讼中心
傅远平说:“在开始推行分调裁机制改革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人员的管理问题。分调裁改革中,各业务口都要成立自己的快审团队,这些团队如果分散在各庭室单兵作战,将不利于整个机制的搭建和协调,现有的管理模式必须作出改变。”
思明法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论证,决定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将多元化解、民事速裁、刑事快审、执行快执和诉讼保全团队等前移,成立诉讼中心。
诉讼中心以诉讼服务为端口,以案件分流化解和审执服务为输出,集“大服务、大分流、大调解”于一体,内设三大分中心。其中,诉讼服务中心涵盖了立案、信访、便民等对外服务职能;多元化解繁简分流中心负责多元化解、分流速裁、快速执行及诉讼保全等工作;审判执行服务中心涵盖了包括司法鉴定、司法统计、信息开发在内的所有审判、执行辅助工作。
“诉讼中心就像‘超级中枢’一样统筹协调繁简分流、诉讼服务、审执辅助事务等各项工作。”傅远平介绍,“中心通过扁平化的管理,减少行政化的管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依托“大服务”模式的综合平台,让群众体验全方位的诉讼服务,也让法官回归审判执行主业;借助“大调解”格局的解纷合力,大量纠纷矛盾化解在审判之前;经过“大分流”模式的层层过滤,34%的民事案件、60%的刑事案件、全部的执行查控和近三分之一的执行案件在诉讼中心内部流转消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诉讼中心的运行已经步入正轨。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倩
本文来源: 法院
14.11.2017 15:33
大数据构筑大格局 新机制提升新质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法院
福建高院召开全省法院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推进会
12月6日上午,法院
福建大力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 实现类案集约化办理
新华网福州12月7日电(刘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新华
司法改革,满足群众更高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法’字频现,法院
福建全面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
11月15日,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