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福州人贡献9.54亿 购物狂欢背后乱象多

14.11.2015  11:18

  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欧阳进权)今年“双十一”天猫一天912亿元的成交量,是去年517亿元的近两倍,这一成绩创造了七届“双十一”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福州人贡献了9.54亿元,居全省首位。如今这场全球购物狂欢节已落幕,但福州快递业即将进入派发高峰期,随着更多快递的送到,“双十一”相关问题陆续暴露出来。当然毋庸置疑,电子商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现象一:

  凌晨价格不一定最低

  当时针跳过11月10日24时,小陈与众人一样忙着下单付款,很快她在天猫旗舰店挑选了满意的衣服。

  火速买单后,小陈联系客服希望更换别的颜色,却被店家告知11日当天不能退换货,买错了也需要先寄出再办理退货手续。这意味着需要承担寄还货物的单趟运费。小陈挑选的衣服总价显示为1800多元,不符合“满2000元立减200元”的优惠条件,小陈希望再挑一件衣服凑足2000元,被告知全部衣服需重新挑选,但是小陈担心部分衣服会被抢购完毕,只好立即付款。

  小陈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凌晨的价格不一定是最低的,有商家凌晨推出了“满200元减50元”的优惠,到下午商家推出“满51元立减50元”,促销力度比凌晨还大。

  还有商家先抬价再降价,有消费者在一家网店看中一款女靴,标价1280元,在“双十一”活动中打折降至188元,但她通过第三方软件查询其历史价格发现,过去两个月售价仅为168元。往年网店会列出历史销售价格,现在页面只显示购买评价和销售数量记录,消费者比价有难度。

   现象二:

  消费者买到假货难维权

  对很多人而言,网购最担心买到假货。今年,电商平台联合保险公司首度推出了“正品保证险”和“品质保证险”。

  阿里巴巴方面称,“正品保证险”可帮助消费者获得“退一赔四”的保障,假若消费者在天猫平台购买到假冒商品,不仅将无条件获得退货退款支持,并且能够得到来自保险公司的赔偿,消费者可通过在线页面直接提交维权申请,品牌方出具检测报告后,保险公司就会跟进相应理赔工作。

  但记者昨日从福州消委会获悉,这样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有漏洞,普通消费者可能无法判断货品真假,还有一些人可能嫌麻烦不想送检。福州的林女士网购了化妆品,商家称支持全球验货,但收到货物后她拿到福州百货专柜咨询,被告知专柜没有相应设备,他们也有没有义务为其他渠道消费者鉴别真假。

  记者从福州工商部门获悉,去年,国家工商总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多家知名B2C类电商平台的“双十一”当天促销商品进行抽检,结果发现在6个电商平台上的15个批次样品属于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7个批次的样品质量不合格或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