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梳理今年23次国务院常务会:49次提“保障”
03.08.2014 11:44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在今年前7个月的31个星期三里,除去元旦、春节两次休息、8次出席重要活动或考察出访、一次未见公开报道,李克强都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星期三,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下的窗口。
今年已经召开的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20次在星期三),又给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中国开出了哪些“中国策”?”
1.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数说】“简政放权”在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稿中只出现了18次,但贯穿始终,有效分解。在科研、为企业减负、物流、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改革中都有提及。“监管”出现34次,国务院还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去年416项,今年计划200项以上。但今年强调两点,一是放管结合,不是简单的放权,而是如何管好,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在制度上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对简政放权的落实加强督查、评估。
【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通过简政放权加大民间投资这方面会更加发力。另外,有的地方政府简政放权还没看出清晰路线图,需推动。尤其是地方可能借“微刺激”上马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又会有更多政府配置资源的问题,这个矛盾需要解决。
2.定向调控 优化结构
【数说】“调控”出现10次,但发力更加精准,推进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企业”以112次提及量高居国务院常务会议高频词前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动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养老、健康、文化创意和设计等产业发展。
【解读】王小广:定向调控主要是针对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稳增长,又不大水漫灌,要解决薄弱环节,是比较新的尝试,避免从货币总量上一刀切。张卓元:优化四大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注重长远,是治本之策,这是新常态的一大特点,也是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根本推动力。
【展望】王小广:坚持“滴灌”式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不会有大的波动,目的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不出问题。调控会根据具体情况变动,例如,如果工业或消费出了问题,就会有相应的定向调控。张卓元:一些服务业的垄断没有完全打破,需推进。
3.民生兜底 统筹城乡
【数说】民生话题几乎贯穿上半年所有国务院常务会议。“保障”、“就业”、“创业”分别提及49次、45次、33次。“城乡”、“统一”出现9次、11次,且多为同时提及。“职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均出现14次,成为受到高度关注的群体。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经济增速换挡,更关注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对户籍、养老、就业、医保投入和重视更加强化,既是兜住保障的底线,也提供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王小广:关注民生方面在力度、广度、持续性上都在增强。
【展望】张卓元: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严重,雾霾治理应更重要。改善教育体制,培养创新精神,也是紧迫的民生议题。王小广:如何统一全国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看点。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突出,这方面肯定会加大力度。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取消非农与农业户口的区别只是第一步,上亿农民工进城市民化,关键是公共服务能否实现公平均等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03.08.2014 11:44
故
事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首届“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8月6日,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