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光明网、和讯网、东南网、福州新闻网、福建之窗2015.4.5:清明祭扫吹“生态风”

07.04.2015  13:59

当前位置:福州日报2015年04月05日期 第A2版:综合

清明祭扫吹“生态风”

      见习记者莫思予/文记者叶义斌/摄
  本报讯 祭祖扫墓是清明时节传统习俗。清明小长假首日,记者在各大陵园公墓看到,相比往年,烟花爆竹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市民拿着鲜花,安静地缅怀逝者。文明祭扫为高温下的榕城吹来了一阵清风。
      自觉捡垃圾
  昨日,到各大烈士陵园祭拜先烈的市民络绎不绝。
  “我们是井大小学的学生,来看望革命烈士。”在文林山革命陵园,5名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人手一束黄色菊花,追思在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福州先烈。他们当中有的是第一次来扫墓,有的则是年年都来。“带他们来祭扫,是希望他们传承这种不忘本的精神。”一名学生家长表示。
  昨日上午9时许,省人民医院的志愿者列队来到文林山革命陵园,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献上鲜花。随后,他们拿出随身携带的蓝色塑料袋,将周边散落的垃圾拾起,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不远处还有福建工程学院的学生在清扫路面,他们告诉记者:“前来扫墓的市民都很自觉,垃圾不多。”
      鞭炮换鲜花
  “一步一步慢慢走。”印尼华侨陈女士搀扶着年过八旬的奶奶跨上三山陵园公墓的台阶,一家人在亲人的墓碑前停下。陈女士拿出在鲜花和水果放在墓前:“爷爷,我们都来看你了。”
  每到清明,陈女士一家便会从印尼回到福州。“可能是受老观念影响吧,往年上山扫墓,如果不放鞭炮,总感觉程序不完整,对先人不敬。有一年忘记带鞭炮了,还特意跑到山下去买。”见到大家都不放鞭炮了,陈女士一家也也渐渐接受用鲜花代替焚烧祭拜。
  三山陵园在入口准备了鲜花,与前来祭扫的市民“交换”鞭炮,倡导大家采用低碳环保的祭扫新形式。记者看到,用来装鞭炮的塑料箱子里只有五六包鞭炮。陵园工作人员说:“这项服务已坚持了好几年,近年来带鞭炮的人越来越少了,市民渐渐改掉了燃放鞭炮的习惯。”
  记者在公墓采访时只听到零星的鞭炮声,大多市民都是在墓前摆上鲜花、水果等祭品。一对年轻的夫妇说:“把墓地的环境保护好了,也是对长眠在此的先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