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建议推广社区“4点钟学校” 托管孩子

30.01.2015  09:25

    省人大代表建议推广四点钟学校。图为军门社区四点钟学校内,俞冰老师在给学生们上手工实践课。福州晚报记者 叶诚 摄

    “办好‘4点钟学校’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好事,应该想尽办法把它办好!”昨日,张德耀等4位省人大代表建议推广军门社区的“4点钟学校”,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放学以后无人看管的麻烦。

    从2010年开始

    本报持续报道

    早在2010年,福州晚报就开始持续报道社区举办“4点钟学校”的情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到小学放学时间,家长们就把孩子送到那里,孩子在那做完作业,志愿者老师会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家长们对此赞誉有加。近年来,本报连续多次报道这种社区托管模式如何推广以及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

    2014年11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军门社区调研时,肯定了社区开办的“4点钟学校”的做法有创新、有特色。目前,鼓楼区已计划在各个社区都设置“4点钟学校”,但因硬件条件不成熟,或因没有生源,最终真正开放试点的社区共有13个,包括杨桥河南社区、锦江社区、庆城社区等。一些社区的“4点钟学校”除了接纳社区居民的孩子外,还接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面临人力财力等困难

    张德耀等代表对“4点钟学校”的运作情况给予了关注。

    “小学3点半至4点就放学了,而家长起码要5点多才能下班,这段时间孩子去哪里?干什么?家长十分担心。随着‘4点钟学校’的启用,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张德耀等代表指出,但是“4点钟学校”是免费义务的,其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不少。首先是地点难,“4点钟学校”往往一室多用,接纳能力有限,如果租房子,费用方面社区吃不消;其次是安全保障难,“4点钟学校”没有保安员;再次是经费难,缺少经费导致配套条件不完善;最后是管理人员不足。

    利用学校资源

    政府加大投入

    “办好‘4点钟学校’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和帮助,应该把其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张德耀等代表在《关于办好“4点钟学校”的建议》中指出,在经费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按照要求购买服务,家长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4点钟学校”持续有效发展。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和服务功能。“4点钟学校”应该采取社区主办、学校支持办学的模式。对于有场所地点困难的社区,应尝试将“4点钟学校”设在离社区最近的学校内,并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课后服务。

    针对托管孩子的安全问题,张德耀等代表认为,社区应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书”,并明确一些注意事项,划分家长与社区的责任。

    张德耀等代表还建议,社区还可以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把“4点钟学校”作为课堂的延伸,为孩子们开辟“第二课堂”。

    (记者 李晖 叶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