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探索利益共享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27.09.2015  11:42

  龙海市格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瞄上秘鲁鱿鱼深加工项目,却在鱿鱼的肉质口感上被“”了。

  “琢磨了半年多,加工技术无法突破。”董事长苏庆忠为此苦恼。

  今年7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博士科技团第一次到龙海走访企业,让苏庆忠烦恼变惊喜。

  “江南大学方面很快就能进行技术转移。”苏庆忠非常兴奋,“这些年我省远洋捕捞快速发展,公司每年可深加工一到两吨秘鲁鱿鱼,新增2亿元产值。

  在龙海,还有许多像格林水产这样的食品加工企业依赖科技创新走出一条转型新路。据统计,去年龙海食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逾1.4亿元,同比增长22.4%。在此带动下,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上半年全市食品工业完成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5.9%。

   政府搭建平台,不求热闹求实效

  食品工业是漳州现有唯一的千亿产业,龙海贡献其中的三分之一。而在龙海,食品工业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产业”,去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六成。

  “经历草根创业、完成原始积累的龙海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不多,且大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盲目跟风模仿。产业整体结构不优、层次不高。”龙海副市长李施军表示。

  面对现状,龙海正通过构建清晰的政产学研合作路径,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李施军将这一路径概括为“三步攻略”:政府搭台,对接院校技术资源;企业作为,跻身高校董事;各方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合作中,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多方共赢。

  在科技资源欠缺的龙海,政府要为企业找技术牵好线搭好桥。

  去年12月,李施军带队的“企业团”主动上门,赴国内食品工业技术最顶尖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找专家、解难题。

  临行前,市科技局做了两件事:第一件,让有对接意向的企业出题目,最终遴选出12家技术需求针对性更强的企业组团前往;第二件,让每家企业各自带上一件主打产品,到对接现场请专家点评。

  “带着目的去对接,不要热闹要实效。”市科技局局长洪亚智说,有6家企业的8个项目,当场达成合作意向。

  尝到甜头的龙海科技部门,瞅准一切机会当“媒婆”。今年5月,市里举办科技活动周,邀请天津科技大学举办食品成果发布会;暑假期间,又拉来由8名博士(后)组成的江南大学博士科技团,深入6家企业面对面诊断辅导;还有线上的科技服务交易平台科易网,帮助龙海拓宽了科技资源的对接渠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龙海新达成的产学研对接项目已有30多个。洪亚智表示,从中受益的不仅是亟须转型的龙海食品产业,高校也打开了转化科技成果的新空间,吸收了拓展研究课题的新元素。在与企业合作中实现利益共享,院校的积极性大增。

  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龙海有更长远的打算。李施军说:“我们准备依托高校科研力量,探索龙头企业牵头、多家企业众筹、政府补贴一点的市场化研发创新路子,建设立足于食品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整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