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龙岩"系列钢笔画 将龙岩美景留在画纸之上
□ 记者 张梓睿 刘菲菲
走进龙岩一中美音教研组组长郑金明的画室,一张宽大的画桌首先映入眼帘,画桌的一半摆放着一些国画用具,而另一半则放着他的钢笔画作品,走近细看,永定土楼、古田会议会址、江山睡美人、连城古廊桥——云龙桥等龙岩的风景名胜,都被郑金明以硬笔勾勒的硬质线条黑白分明的记录在画纸之上,在散铺在桌面的作品之间,是叠放的7、8本速写本。“像这样的速写本,我画了有十多本,都是我们龙岩的美景。”6月5日,郑金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郑金明,龙岩红坊人,今年57岁,1983年毕业于集美大学师范美术系,在校期间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林金定,同年到龙岩一中任美术老师,现为龙岩一中美音教研组组长。2008年,有感于极少看到反映地方特色、地方美景的作品,郑金明开始创作“大美龙岩”系列钢笔画,7年时间里,他走遍龙岩7个县市,用400余幅钢笔画,将龙岩美景留在画纸之上。
为了创作这些钢笔画,自2008年起,每逢假日,郑金明都会邀上三五好友外出写生,又或是独自骑车出游,每当发现美景,他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素描速写簿和画笔,选好角度,坐下开始作画。起初他作画用的是钢笔,而后改用了更方便的签字笔,常用1.0毫米和0.5毫米两种签字笔,偶尔也用0.3毫米的。“1.0毫米的画出来的线条粗,用来画近景和建筑线条,0.5毫米的画出来的线条细,用来画远景。”
“一张作品的创作,往往需要四五个小时。”郑金明说。由于所需时间太长,他有时也会采用先勾勒出主要景色,回家后再详细创作的办法。在照相机普及之后,为了能够更加写实的完成画作,他出行时除了带上速写本和画笔,相机也成了必备之物。“先到实地感受意境,再用相机拍摄下最美的角度,回家之后,根据相片再结合当时的感受,画出更精美的画作。”
“现在一个礼拜要上13节课,作画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每逢周末、放假,我还是会带上画笔和速写本,去寻找龙岩的美景并将之记录下来。”郑金明告诉记者。在继续寻找、纪录龙岩美景的同时,郑金明也在筹备着将已完成的400余幅“大美龙岩”系列钢笔画集结成册并出版发行,好让龙岩的美丽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大美龙岩”系列钢笔画的基本完成,对于郑金明来说,不过是“未完待续”,他已经在计划着就同样的题材进行国画的创作。“不同于钢笔画的写实风格,国画创作的发挥空间更大,相信又是另外一种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