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建设生态家园 推动绿色发展

21.10.2015  14:43

  “今年我们种植了500亩板栗和灵芝、铁皮石斛,预计年产值在70万元左右。”昨日上午,长汀县河田镇项公亭板栗基地负责人、水土流失治理“绿二代”俞永祥高兴地告诉记者。90后小伙俞永祥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厦门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与母亲赖金养一道治理荒山,换来了“花果山”,鼓起了“钱袋子”。

  俞永祥的成功是我市建设生态家园、推动绿色发展的缩影。“新古田会议”召开以来,我市牢记嘱托,抢抓机遇,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水土流失治理、新型城镇化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亮点频现、捷报频传。

   水土流失治理:

   低成本 大面积 可持续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关键之年,我市抓住加快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机遇,打响了以“保水土、美生态、兴产业、惠民生”为目标的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截至9月25日,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5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43万亩的105%,综合治理崩岗137个,占任务100个的137%,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1.63万亩,占任务1万亩的163%。

  按照“低成本、大面积、可持续”的原则,我市围绕消灭水土流失斑安排项目资金,确保治理一片、成功一片。长汀策武、河田、三洲、濯田、新桥、南山,连城新泉、姑田、文亨,漳平芦芝,上杭湖洋、庐丰,武平县中山、武东,新罗曹溪、适中,永定仙师、坎市等乡镇的水土流失斑都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程度得到有效减轻,预计至2015年末全市水土流失率有望控制在7%以内,比全省目标控制在9%以内少2个百分点。同时,全市新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5条、水土保持生态村18个,新增崩岗治理137座,并大力发展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大田经济、林下经济、花卉经济、观光农业等生态产业,2015年新植经济林1.12万亩,改造低效茶果园1.63万亩,各地充分利用水土流失区治理成果举办生态游活动,有效增加了水土流失区群众收入。

   乡村建设发展:

   现代骨 传统魂 自然衣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更为宜居、更富活力。

  我市把“小城市”培育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来抓,全面推进新罗区雁石镇,永定区高陂镇、下洋镇,上杭县古田镇,武平县十方镇,长汀县河田镇,连城县朋口镇,漳平市永福镇等8个“小城市”试点镇各项建设工作。根据各试点镇区位特点、产业优势、资源禀赋等情况,科学定位各试点镇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各项规划。为有效增强试点镇综合承载能力,我市加快推进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全力完善城乡路网、市政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有效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各试点镇紧紧围绕“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产业格局,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极大增强了发展后劲。8个试点镇共策划生成项目156个,总投资90.7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相关领域。其中,今年计划开工项目123个、计划投资74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66个、开工率达57%,完成投资43.5亿元,占年度计划58.8%。

  去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扶持全市35个重点传统村落的通知》,通过以奖代补、重点扶持、向上争取等方式,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构筑资金保障。为提高全社会对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自觉和认知度,在全市开展“闽西最美古村落”、“闽西最书香古书院”评选活动,对入选的古村落和古书院给予维修保护补助资金,并积极支持并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各级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全市共有10个国家级、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个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按照突出特色、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要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我市133个美丽乡村获省级资金13520万元,涌现出一大批示范点,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的建设经验成为全省推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