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65岁农民竟把不起眼的榕树养成形态各异的“龙”

30.10.2014  12:00




  原标题:养树?养龙?

  东南网10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 实习生 王静 文/图)“”也可以养,意外的尝试,让65岁的农民成了养“”专家。

  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或蜿蜒曲身,或攀柱“腾空”……漳州龙海市颜厝镇巧山村的陈锦魁,硬是把一株株不起眼的榕树,养成了一条条形态各异的“”。

  “养‘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锦魁说,一条10米长的“大龙”,从幼苗到成形,要12年的时间。

  缘起 意外造就养“

  65岁的陈锦魁,曾经是农民,也经过商。

  2000年期间,龙海市颜厝镇周边兴起了种榕树、养苗圃的行业。老陈也动心了,在附近的村庄承包了十多亩山地,开始种植榕树。不过,“种植榕树的人太多了,导致榕树滞销”。

  2002年的一天,老陈在百花村“摆摊”时,一名资深的苗圃商贩对老陈说:“你如果真想靠种榕树赚钱,就要让榕树有造型。

  怎么才能有造型?2003年的一天,老陈在颜厝农场附近的一条水沟里,看到一条长约5米的榕树根,这条弯曲榕树根的形状,很像一种动物。

  老陈就将这条榕树根挖回家,“我琢磨了好几天,才领悟到,要让榕树有造型,就必须从榕树的根上做文章”。“龙是我们中国人的象征,所以我决定把榕树养成龙的造型。”于是,老陈开始了养“”行当。

  经过实验,老陈掌握了一些技巧:挑选6株榕树的幼苗,3株一排,相隔两三米的距离排成两排,等两排幼苗都长到5米长的时候,将两排幼苗从上面用红绳捆绑在一起。等两排树苗长成连体后,再用绳子上下拉,使连体部分有弯曲的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身躯形成了,而原来分成两排树苗的根部,就成了“龙爪”。

  经验 “龙头”最难养

  “‘龙头’是最难养的了。”老陈说,通过捆绑的方式,“”的形状长出来了,可老陈觉得很“别扭”:没有“龙头”。

  老陈琢磨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在看篾匠编织箩筐时,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先做一个龙头的模型,然后让榕树按照模型去长呢?

  于是,老陈特意从山上找来一种拇指粗的竹子,将其弯曲编织成龙嘴的形状后,再把榕树的枝丫与模型捆绑在一起。果然,这招还真成功了。

  “龙头”搞定了,最近,老陈又想到给“”长“尾巴”的方法,“很简单,就从‘龙头’上牵一根枝条捆到尾部,等枝条与尾部连体后,再剪掉另外一部分,这样‘尾巴’就长出来了”。

  老陈养“”,其家人一直持反对态度。不过,老陈说,“家里人不理解,我就自己干,忙不过来时,就找些零工帮忙”。

  现在,老陈的十多亩山地里已经有大大小小的“龙树”四五百株了。给这些“龙树”施肥、修剪,就是老陈每天的工作。

  “等躯干全部融合在一起,这条‘龙’就算真正成形了。”老陈说,成形的“龙树”搬到花盆里后,躯干部分就不会再长了,只有“犄角”和“尾巴”会长叶子,“放在花盆里,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