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公园"变脸"现地标风采 以海洋为主题强化"开放性"

10.01.2015  10:39

  鼓浪公园带状广场效果图。

    很多人可能忘了,紧邻黄家渡码头、海底世界门前的上万平方米空地,是名为“鼓浪公园”的鼓浪屿地标。曾经,这里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但“年久失修”之下,植被慢慢褪去,裸露出成片黄土,风华不再。

    一个好消息是,再过不久,这片曾经的地标或将提升景观,再现风华。在鼓浪屿整治提升的带动下,以“海洋”为设计主题的鼓浪公园景观改造方案酝酿成型,不日就将开工,裸露的土地将重新铺满绿草、种上大树,原本单调的道路将以小料石铺出更具设计感的造型,倚树而增的弧形座凳将强化其“开放性公园”属性,围栏、水池、雕塑等细节也逐一得到强化。

    提升绿化,改造上万平方米绿地

    要说鼓浪公园如今的“没落”,绿化缺失体现得最直观——虽然大树尚在,但大片绿地早已光秃秃一片,露出成片黄土,与鼓浪屿的整体风貌很不搭调。

    因此,提升绿化成了本次改造的重点之一。

    据改造工程负责人海底世界工程部经理郑华章介绍,本次改造范围有17667平方米,其中,用于绿化改造的面积就达10517平方米,足足占了总面积的六成之多。

    绿化改造主要做三件事:换土、铺草、种树阵。

    换土,对目前贫瘠的土壤,将严格按照方案做好土壤更换。铺草,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种在更换的新土上面,形成整片绿地,做到“黄土不见天”。根据方案,种植将以马尼拉草为主,辅以肾蕨、春羽、紫雪茄花等其余20多种地被植物。

    有了上面两项基础铺垫,进一步拉升整体绿化景观的“树阵”就要粉墨登场了。

    所谓“树阵”,将包括大灌木、乔木,以及突显海洋文化的棕榈类植物,比如,23株大王椰子。

    作为开放性公园的绿地,不宜增设过多围栏,因此,大灌木将被种植在绿地边缘,并与时令花卉合理搭配,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以“观赏隔离带”的形式替代多数围栏。

    乔木、棕榈类植物除了种植在绿地作为点缀以外,还将配合同步改造的公园道路、广场——树阵的形式不仅能弱化道路、广场大面积铺装的生硬感,树阵所围合的林下空间还能提供良好的空间,并对行人起到引导功能。

    简陋“主干道”将拓宽成带状广场

    鼓浪公园现有的“主干道”,是一段不足两米宽的笔直小路,铺砖老化、退色,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脱落。

    接下来,这条“主干道”将被拓宽,改造成带状广场。

    按照方案,广场路面将重新铺砖,用灰和白两类小料石,铺装成波浪造型,广场两侧也不再笔直,而是波浪状的弧形,营造动感的同时拓宽视野和空间。

    广场入口处的八爪鱼雕塑将保留,但广场内原有的海豚不锈钢雕塑及围栏,目前看来,质感及色彩均已经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将以海洋生物造型的立体绿化替代。

    此外,广场还将根据树间距,间隔增设树池,在沿路的大树及树池下增设弧形座凳,提升道路动态美的同时,提高树下休憩空间利用率,强化鼓浪公园“开放性公园”属性,让更多居民、游客共享改造的好处。

    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工期四个月

    改造还将从许多细节入手。

    郑华章介绍,一些必须设置围栏的地方,将采用两类花岗岩砌筑成波浪型的毛石围墙,栏杆将采用海藻形式的铁艺栏杆,钢线焊接,以“海洋文化”造型活跃街道景观。

    类似的细节提升还有很多,比如,在绿地中增设小型跌水水池,将原先过于生硬的双跑台阶替换成更富自然效果的台阶,在公园西侧转角处外围增设海洋主题浮雕景墙,在靠近龙头菜市场一侧增设石雕分隔菜市场和十字路口界限,增设草坪地灯和草坪投射灯来渲染夜间照明空间氛围,在公园东南入口加设种植爬藤类植物的花架廊,增添景观趣味的同时,也对过往人群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目前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郑华章透露,招投标完成后就能迅速开工,工期预计在四个月左右。

    (记者 黄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