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学员曾影:云南起义他跑在前头

02.07.2014  12:43
黄埔军校学员曾影:云南起义他跑在前头 - 福建之窗
来源: zz.fjsen.com

  7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蔡晶晶 /文 张伟华/图)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已经97岁的他,风采不减当年。

  他叫曾影,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人。1938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是16期通信兵科学生。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他的经历,足以写成一本沉甸甸的书。

  说起往事,他仍记忆犹新,掷地有声。

   考完试一觉睡了30小时

  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南京相继失守,通信兵学校和中央大学都往内地搬迁,到鲜为人知的贵州省都匀市麻江县建校。而21岁的曾影就在学生大队第三中队学习无线电工程通信。

  读书的日子,最让曾影怀念的是那些让他获益良多的客座名教授们。谭玉田就是其中一位。“抗日战争前,谭玉田发现了无线电发射、脉波回流原理,能导航小轮船在水中来回行动,比起德国人的无人驾驶飞机,还早了好几年呢。1939年秋季,他来学校演讲,预测无线电将有大发展。”曾影感叹说,“如今全部实现了”。

  1940年12月上旬,曾影进入了毕业考。24个课程,三年所学的知识,在7天内考完。曾影清楚地记得,自己一考完,倒床就睡,等醒来,已经过去30个小时了。“考场似战场,考完以后,大家都好像大病一场,每个人都累垮了。”曾影仍记忆犹新。

  毕业典礼上,学校颁发给同学毕业证、纪念章、同学录,一条皮带和一把佩剑。随后,曾影被分配到军令部通信兵指挥部,这里直属无线电台。

   亲身经历重庆大轰炸

  毕业后,曾影随部队到达重庆,让他终身难忘的是遭遇重庆大轰炸。“大轰炸时,鬼子的飞机从早到晚,轰炸一整天。第二天早上,有5辆汽车装载死人尸体到郊外掩埋。”曾影还记得,他们站在林森路上,看着残垣断壁,一片大轰炸后的伤痕,让人触目惊心。

  由于日本飞机经常空袭,作为陪都重地必须有防空掩体,构筑洞穴,保存生命,是最重要的任务。重庆市区条件得天独厚,地下全是大石头形成,不会塌方,“大、小、长、短的防空洞,到处都是,几乎把整个地下挖空。有一条最长的,是从储奇门到七星岩”。曾影所在的通信兵指挥部12部无线电台设置在特挖的防空洞里,这才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