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经济:楼市不景气致个人房贷被打入冷宫

04.06.2014  08:09

今年的电商端午价格战依然火热,电商又是现金券,又是红包铺天盖地砸过去,消费者呢,却相对淡定,不太接招。莫非电商的红包对他们已形同鸡肋不成?

所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年曹操行军打仗途中进退两难,把夜间口号定为:鸡肋。主簿杨修一耳朵就听出来了,这是主帅的内心投射,无心恋战,要撤了。

在经济领域,也有诸多鸡肋现象,我称之为“鸡肋经济”。我给鸡肋经济下个定义吧:这是成本效益比较接近,很容易让人造成选择性焦虑的一种经济现象。

我有这种亲身体会,很知道这里面的进退两难。当年订的一套三亚婚纱照要到期了,你说拍还是不拍?不拍太可惜了,拍吧,恐怕要付出时间精力路费,更大的经济成本。

至于电商端午价格战,什么购物券,什么红包,也可以这么看。很多消费者有这种经验,因为一点甜头,往往付出更多的钱,为了把到手的券花出去,买了一些不实用的东西。本想少花钱,最终,亏大了。所以,如果商家给的优惠不是那么太给力的话,在见多识广的消费者眼里,那的确形同鸡肋没有两样。

多家垄断企业放开的是“肥肉”还是“鸡肋”?

事实上,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商业诱饵式”的鸡肋经济只是小儿科,鸡肋经济,可能是朝阳产业,只是现在还让人举棋不定,比如垄断国企放开之于民企;鸡肋经济,也可能是贵族的没落,比如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为什么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居然被银行打入冷宫呢?

垄断领域向社会开放是肥肉还是鸡肋,热议已久。国家发改委近日迈出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公布了首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80个示范项目清单,包括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垄断性央企。但是很多民营企业掌门人却犹疑观望的多,真正要出手的少。你看,“肥肉”还是“鸡肋”、“赴宴”还是“敷衍”,正让很多民企患上选择焦虑症。

市场反应明显滞后于政策引导,这确是个大问题。据分析,政府能否实现制度突破,打消社会资本的疑虑,是政策成败的关键。

我注意到,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这就好比,让姚明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篮球,是无法玩儿起来的。”这个比喻有点意思,这能看出制度突破的重要性。理论上,姚明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篮球完全没有问题,只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否则,民企是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的,难怪要犹疑观望,不敢上前招呼。

个人房贷业务成“鸡肋”源于楼市不景气

如果说因为在探路阶段,试水时期,这一切还可以理解,房贷成为鸡肋又因为哪般呢?要知道,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曾经是银行的掌上明珠,被银行视作是优质、低风险业务。

媒体报道,从去年四季度起,商业银行对个人房贷业务就不再热情。各行普遍上浮二套房贷利率,差异化对待的首套房贷也已普遍取消八五折优惠,甚至还有上浮。同时,贷款申请发放全周期明显拉长。

解放日报》分析,大环境的综合变化因素叠加,使市场对近期央行窗口指导究竟能有多少效果存在保留。

其实,按我看,主要因为楼市不景气了。最新数据,环比逐月上涨近两年的中国百城房价,在今年5月份掉头向下,环比上月下跌0.32%。这个数据,此前已经连续环比上涨23个月了。

此时,银行在干什么?银行职工在忙着给客户送粽子拉存款呢。这不,快6月份了,资金信贷会双双紧张,银行又开始玩存款“坐滑梯”、“荡秋千”的游戏了。这真是今非昔比,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居然被打入冷宫。行情好的时候,你是香饽饽,行情不好的时候,你成了鸡肋。以前你是小甜甜,现在你成了人家的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