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鲍氏一族抱团保护爱荆庄 挖掘历史收集文物

29.03.2016  10:18

  爱荆庄

  3月25日,永泰同安镇爱荆庄。沉寂已久的庄寨沸腾了,在热闹的呎班演奏声中,国家文物、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20多位专家专程来到这里,实地探访这座在当地名闻遐迩的庄寨。

  为了迎接贵客的到来,在厦门工作的鲍欣特地赶回了爱荆庄。

  “我小时候在这生活,小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年过五旬的鲍欣回忆说,“这里的地形很复杂,300多个房间跟迷宫一样,四通八达,藏好了有时还真难找。

   村落新房拔地而起老宅愈加寂静落寞

  爱荆庄位于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内有土木结构房屋360间,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这座以尊重女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庄厝命名的古寨堡,历经了180年的风雨沧桑。

  爱荆庄的外防体系设计巧妙、构筑奇特,坚牢无比、易守难攻成为一座堡垒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爱荆庄寨墙四周建有走马道,寨堡下面建有地窖,寨内辟有菜地。寨墙西南角和东北角各建有一个下石上土的碉楼。整座寨堡依山而建,拾级抬起,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东西跑马道上部,是呈人字形的重重叠叠的歇山屋顶,这一独特造型,与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四景的“梨花伴月”一组不断跌落式的厢房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来,随着村落里新房不断拔地而起,同时,老宅也愈加寂静和落寞。

  “有一年,我们回家,发现院中的杂草已长到一人高,正厅一下雨就漏个不停。”永泰一中鲍国漳老师告诉记者,由于过去缺乏维护和修葺,庄寨的局部已经衰败不堪。

   族人保护意识苏醒挖掘历史收集文物

  2010年底,族中几位老人召集族亲聚会,建议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爱荆庄。众望所归,很快修爱荆庄理事会成立。

  “大厅是拜祭祖宗的地方,一定要先修复起来。”在鲍道隆等热心人的主持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换瓦片,重修梁柱,慢慢地,老房子渐渐有了生机。

  原来爱荆庄三个字已经脱落,鲍国漳老师通过拍照、电脑抠图、打印,重新描摹,几个星期后,这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又重新出现庄寨大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自筹资金近200万元,连续修缮了5年,才有了爱荆庄今天的风貌。”爱荆庄理事会秘书长鲍道文说。

  爱荆庄的修复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与此同时,大家也在自发地整理和庄寨历史有关的老物件。

  古书、榜文、族谱、抗美援朝的纪念章、军帽……各式各样的老物件摆放在厅堂内,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949年2月以后战士名单”,每个战士的职务、班次,参加游击队的时间都清楚地写在上面。

  “这是我父亲鲍修潮亲笔写的,1948年,闽中‘三爱’游击队在同安镇凤凰寺成立,他当时担任队长,队员有50多人。”67岁的鲍道龙说,“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凭着记忆写下这份珍贵的材料。县方志办现在仅存当时的队长名单,并没有队员的资料保存,这一份名单刚好是难得的补充。

   文化内涵学界关注族人欲众筹修庄寨

  除了族人自发的修缮、保护自己家族的文化外,在大山深处、独在深闺人未识的爱荆庄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些专家指出,爱荆庄名字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180多年前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如此大胆地尊重女性,突出女权的地位,用新建庄厝命名来传达对贤妻的爱意,相当了不起。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鲍世行这样评价:“爱荆庄是封建社会尊重女性的建筑典范,单就这点就是全国唯一。

  “它是中国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古代村落女绅文化载体的孤本。”收藏家鲍国忠认为,弘扬爱荆庄文化,对促进男女平等、宣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从鲍氏宗谱可以得知,美祚公夫妇建寨时,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一辈子相尊相爱、相濡以沫。美祚嬷李氏在鲍府四十年如一日,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家境由中落到丰盈,一家四代同堂,她佐理内务,井井有条,功不可没。宗谱中有赞语云:“吾祖妣,勉佐中馈,俭理内务,凡缝纫补缀,浣濯井莎,振作之劳,靡不勤修,以致家道日兴,一生得康泰之乐”。

  “180多年来,许多从爱荆庄走出的鲍氏子孙,感念于先祖的善良、诚信,勤劳、公正持家美德。”鲍欣告诉记者,“家族中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还没有发家前,有个邻居向祖奶奶借一斗米。虽然家里也没多少口粮,可是她没有拒绝,而是去找别人转借。祖奶奶乐于助人的品行,今天依然在我们后辈子孙的血液流淌着。

  针对下一步爱荆庄修复上的资金不足问题,鲍氏族人决定,“要抱团保护爱荆庄”,并发出“每人每天捐出一元钱,众筹修复庄寨”的倡议。

  “爱荆庄是鲍氏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所传承的勤俭立业、耕读传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一直激励着后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上海东华大学环境艺术学院院长鲍诗度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城乡历史文脉,这是我们的责任。

  “爱荆庄是一个文化宝库,在以‘修旧如旧’原则,全面、完整地修复爱荆庄建筑群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庆洲教授表示,“要挖掘自己的故事,传播自己的故事,让世人了解先人的历史。”他相信,经过努力,爱荆庄完全可以打造成为闽中瑰宝、闽文化的一大亮点。

   编后>>>

  永泰庄寨无疑是宝贵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庄寨保护的难点不只是资金、政策问题,还有人的共识形成和文化传承的问题。庄寨的保护,应包括庄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保护,栖居于庄寨中的父老乡亲及他们坚守的家风祖训、生产生活习俗等都得到保护,才能保护住庄寨的魂魄。保护庄寨不仅要修缮庄寨的物质载体,也应传承庄寨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让曾经“人丁兴旺、文风鼎盛”的庄寨成为“有庄寨无村民,有文物无文化”的“空心寨”。希望正觉醒的庄寨人的努力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在村民们自发保护庄寨的同时,政府能够有完整的保护规划、专项资金,让庄寨和庄寨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都能保护与传承下去。记者 林丽明 通讯员 张培奋 董扬洁 文/图